1. 首页 > 种植

豌豆田间栽培管理技术,涉及播种、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环节

豌豆田间栽培管理技术,涉及播种、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环节

一、播种技巧

豌豆的播种时间通常选择在春季,土壤解冻后,气温稳定在10℃以上。播种前,要选择优质豌豆种子,并对其进行消毒处理。播种深度一般为3-5厘米,行距20-30厘米,株距10-15厘米。

二、施肥策略

豌豆对肥料的需求较高,应施足底肥,一般每亩施用腐熟的有机肥2000-3000公斤。在生长过程中,根据土壤肥力状况,适时追肥。豌豆喜磷钾肥,可追施复合肥或磷酸二铵等。

施肥时间 肥料种类 用量
播种前 有机肥 2000-3000公斤/亩
苗期 复合肥 15-20公斤/亩
花期 磷酸二铵 10-15公斤/亩

三、灌溉管理

豌豆不耐旱,生长期间需保持土壤湿润。在干旱季节,应根据土壤墒情,及时灌溉。灌溉方法可采用沟灌、喷灌或滴灌。灌溉后,要注意排水,防止田间积水。

四、病虫害防治

豌豆常见病虫害有蚜虫、白粉病、锈病等。防治方法如下:

  • 蚜虫:用吡虫啉、啶虫脒等药剂喷雾防治。
  • 白粉病:用三唑酮、多菌灵等药剂喷雾防治。
  • 锈病:用戊唑醇、苯醚甲环唑等药剂喷雾防治。

五、摘心搭架

豌豆苗长到30cm左右时,要进行摘心。摘心时,可以搭建支架,每株搭建一个支架,再用细绳牵连起来。这样可以提高豌豆的通风透光性,有利于豌豆生长。

六、疏花疏叶

豌豆花期,要及时摘除一些花朵,以提高豌豆的授粉率。同时,要适当疏除一些枝叶,以加强豌豆的通风透光性。

七、中耕除草

豌豆幼苗生长速度较慢,要及时进行中耕除草。一般进行3-4次中耕除草,以防止杂草丛生,影响豌豆正常生长。

八、收获与储藏

豌豆成熟后,要及时收获。收获后,可将豌豆放在通风阴凉处晾晒,待水分蒸发后,进行储藏。

豌豆田间栽培管理技术是一门综合性技术,涉及播种、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多个环节。只有掌握好这些关键技术,才能实现豌豆的高产高效。希望本文能为您的豌豆种植提供一些参考。


刚刚说了豌豆田间栽培管理技术,涉及播种、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环节。,现在继续说豌豆种植:实战案例与未来趋势。

豌豆种植:实战案例分享

在金秋时节,李师傅的菜地里一片丰收景象。他种的豌豆鲜嫩多汁,吸引了附近居民争相购买。李师傅的豌豆种植之路,充满了实践与挑战,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他的种植故事。

豌豆田间栽培管理技术,涉及播种、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环节

一、选种与土壤

李师傅选择的是本地品种,这种豌豆适应性强,耐寒耐热,适合在多种土壤中生长。他告诉我们,土壤选择非常关键,最好是有机质丰富、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在种植前,他还特意对土壤进行了深翻和消毒,确保豌豆生长所需的环境。

二、播种与田间管理

播种时节,李师傅采用了行距20厘米,株距15厘米的种植方式,这样的密度有利于豌豆生长,也能提高产量。在田间管理方面,他重点关注了以下几个方面:

1. 摘心搭架

豌豆苗长到30cm左右时,李师傅便进行打顶和摘心。这样不仅能让豌豆更加粗壮,还能提高产量。同时,他还搭建了支架,让豌豆苗能更好地向上生长。

2. 疏花疏叶

为了提高豌豆的授粉率,李师傅在豌豆盛开期摘除了部分花朵。同时,为了加强通风,他还适当摘除了一些枝叶。

3. 中耕除草

李师傅认为,及时中耕除草对于豌豆的生长至关重要。他一般进行三次中耕除草,分别在幼苗期、生长中期和开花前期。

三、施肥与浇水

豌豆对磷钾肥的需求较高,李师傅在生长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施用磷钾肥。此外,他还特别注重浇水,尤其是在干旱季节,确保豌豆苗不会因缺水而影响生长。

尽管豌豆的病虫害较少,但李师傅仍然高度重视。在病虫害发生时,他采用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方法进行防治。

李师傅的豌豆种植经验告诉我们,只有精心呵护、细心管理,才能种出优质豌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他的豌豆种植之路会更加宽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2547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