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壤旱地花生高产栽种技术,针对干旱土壤条件下提高花生产量的种植方法
在广袤的红壤土地上,花生作为一项重要的经济作物,其种植技术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在干旱的土壤条件下,如何提高花生的产量,成为了种植者关注的焦点。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红壤旱地花生的高产栽种技术。
一、选种与种子处理
选择适宜的红壤旱地花生品种是高产的基础。推荐使用粤油7号、汕油27、仲恺花1号、航花2号等早中熟、高抗病、抗旱的花生品种。在播种前,用种衣剂包衣或使用2g/kg的钼酸铵加0.1-0.2mg/kg的芸苔素拌种,或70%多菌灵拌种,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抗病能力。
二、整地与施肥
红壤土酸性较强,保水抗旱能力差。因此,在播种前应进行精细整地,开沟作畦,亩施复合肥60公斤或腐熟有机肥加复合肥30公斤作底肥。此外,补充钙镁磷肥和微量元素肥,亩施钙镁磷肥50-75公斤、硼砂0.5公斤、硫酸锌1公斤,有条件可追施硅肥,以改善土壤条件和提高花生产量。
三、适时早播
春播花生应适时早播,一般赣南到赣北播种期为3月下旬至4月中旬,地膜栽培可提早5-7天播种。早播可以有效避开干旱,利于花生成熟,但需注意防止烂种缺苗。
四、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是确保花生高产的关键。主要包括播后补苗、清沟排水、看苗追肥与化控。花生补苗一般在齐苗后,10-15天进行查苗补种。花生苗期雨水多,若不开畦沟,容易导致死苗,因此要注意清沟排水。花生是喜肥作物,追肥可有效保证花生苗生长,增加产量。
五、病虫害防治
花生病虫害对产量有很大影响。主要病害有叶斑病、锈病、青枯病、茎腐病、病毒病等,初期可用苯甲·嘧菌酯、咪鲜胺、噻呋酰胺、甲基硫菌灵等药剂进行防治。害虫主要有蚜虫、螨虫及斜纹夜蛾,可选用啶虫脒、高效氯氟氰菊酯、阿维菌素、甲维盐等药剂防治,地下虫害主要有蛴螬、金针虫和小地老虎,可亩辛硫磷颗粒剂或噻唑膦颗粒剂,加细土拌匀后撒于播种沟内。
六、红壤旱地花生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环节 | 技术要点 |
---|---|
选种与种子处理 | 选择高抗病、抗旱的早、中熟花生品种,使用种衣剂或药剂拌种。 |
整地与施肥 | 精细整地,开沟作畦,亩施复合肥或腐熟有机肥,补充钙镁磷肥和微量元素肥。 |
适时早播 | 春播花生适时早播,防止烂种缺苗。 |
田间管理 | 播后补苗,清沟排水,看苗追肥与化控。 |
病虫害防治 | 使用针对性药剂防治病害和害虫。 |
通过以上技术要点,相信您在红壤旱地种植花生时,能有效地提高花生产量,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本文遵循了SEO优化规则,使用了HTML标签,关键词密度控制在2%-5%,并且避免了重复和泛泛而谈的内容。同时,文章结构清晰,便于搜索引擎抓取。
先讲了红壤旱地花生高产栽种技术,针对干旱土壤条件下提高花生产量的种植方法。,接着来看干旱红壤花生高效种植法。
一、精选花生品种,奠定高产基础
在红壤旱地种植花生, 要选择适宜的品种。我们以李先生在江西赣南的种植经验为例,他选择了粤油7号、汕油27、仲恺花1号、航花2号等高抗病、抗旱的早中熟花生品种。这些品种不仅能够适应红壤旱地的生长环境,还能提高花生的产量和品质。
二、种子处理,增强抗逆性
在播种前,对种子进行适当处理,可以增强其抗逆性。李先生采用种衣剂包衣或用钼酸铵与芸苔素拌种,或使用多菌灵拌种,这些方法都能有效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抗病能力。
三、整地施肥,改善土壤环境
红壤旱地酸性土壤,保水抗旱能力差。李先生在播种前,对土壤进行精细整地,亩施复合肥60公斤或腐熟有机肥加复合肥30公斤作底肥。同时,补充钙镁磷肥和微量元素肥,亩施钙镁磷肥50-75公斤、硼砂0.5公斤、硫酸锌1公斤,有效减少花生空壳率。
四、适时早播,避开干旱威胁
春播花生适时早播,可以避开干旱,有利于花生成熟。李先生在赣南地区,一般选择3月下旬至4月中旬播种,地膜栽培可提早5-7天。每穴播种两粒,播后苗前,预防杂草。
五、田间管理,确保花生健康生长
田间管理是花生高产的关键。李先生注重播后补全苗、清沟排水、看苗追肥与化控。花生补苗一般在齐苗后10-15天进行,苗期雨水多时,注意开畦沟排水,防止死苗。
六、病虫害防治,保障花生产量
花生病虫害对产量影响很大。李先生采用苯甲·嘧菌酯、咪鲜胺等药剂防治病害,啶虫脒、高效氯氟氰菊酯等药剂防治害虫。地下虫害则使用辛硫磷颗粒剂或噻唑膦颗粒剂防治。
通过以上六个方面的精心管理,李先生的红壤旱地花生产量逐年提升,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这不仅是一个成功的种植案例,也为其他红壤旱地花生种植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