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技术

貉子脱肛,指貉子肛门部分脱出体外

貉子脱肛,指貉子肛门部分脱出体外

在养殖貉子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疾病问题。其中,貉子脱肛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

一、症状表现

脱肛是指貉子的肛门部分脱出体外,这是脱肛的主要症状。早期排便时直肠粘膜脱出,便后自行复位,随着病情的发展,日久失治,直肠全层或部分乙状结肠突出,甚至咳嗽、负重、行路、下蹲时也会脱出,不易复位,需要用手推回或卧床休息后,方能复位。

二、原因分析

1. 消化不良或胃肠炎腹泻:这是导致貉子脱肛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腹泻导致里急后重,腹压升高,排便时肛门括约肌松弛,使肠管发生水肿,易于损伤和出血。

2. 腹压增大:如便秘、腹泻、咳嗽、负重等,这些因素都会导致腹压增大,进而引发脱肛。

3. 先天因素:部分貉子由于先天发育不良,肛门括约肌松弛,容易发生脱肛。

三、预防措施

1. 加强饲养管理:保持貉子舍内清洁干燥,避免潮湿环境,减少疾病发生。

2. 合理搭配饲料:合理搭配饲料,保证营养均衡,增强貉子的抵抗力。

3. 定期检查:定期对貉子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疾病。

四、治疗方法

1. 清洁肛门:用0.1%高锰酸钾水溶液清洗直肠上粘着的污物。

2. 麻醉:如已水肿,可用手轻轻按摩或用针刺,待水肿消失、变软后,再用0.5%-1%的普鲁卡因溶液洗脱出的直肠,予以麻醉。

3. 整复:用玻璃棒与手合作把脱出部分轻轻送回。

4. 缝合:最后进行烟包式缝合,在缝合时松紧要适度,免得重新脱出或造成排粪困难,5-7天可拆线。

五、案例分析

案例时间 貉子数量 治愈率
2021年5月 100只 95%
2021年6月 80只 90%

通过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及时治疗和预防措施对于貉子脱肛的治愈率有显著效果。

貉子脱肛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了解其症状、原因、预防和治疗方法对于养殖貉子具有重要意义。希望本文能对养殖户有所帮助。


已经阐述了貉子脱肛,指貉子肛门部分脱出体外,常见于腹泻、便秘等情况下。,现在进入腹泻便秘,貉子脱肛解决方案的主题。

貉子脱肛,指貉子肛门部分脱出体外

貉子脱肛病例一:腹泻引发脱肛

在本地某貉子养殖场,近期发生了一例由腹泻引发的貉子脱肛病例。貉子小明,体重约3公斤,因感染了肠炎病毒,出现剧烈腹泻。经过几天的治疗,病情并未明显好转,反而出现了脱肛症状。脱肛初期,小明在排便时,直肠粘膜会自行脱出,但很快就能复位。随着时间的推移,脱肛情况逐渐加重,小明在咳嗽、行走或玩耍时,直肠粘膜也会脱出,难以自行复位。

针对小明的病情,兽医建议立即采取以下措施:用0.1%的高锰酸钾水溶液清洗脱出的直肠粘膜,以消除炎症。使用0.5%-1%的普鲁卡因溶液对脱出的直肠进行麻醉,然后用手轻轻将脱出的粘膜送回。最后,对脱出的粘膜进行烟包式缝合,防止 脱出。经过一周的治疗,小明的脱肛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体重也逐渐恢复。

貉子脱肛病例二:便秘诱发脱肛

另一例貉子脱肛病例发生在本地一家貉子养殖户。貉子小丽,体重约4公斤,因长期便秘,导致直肠内压力增大,引发脱肛。小丽在排便时,直肠全层甚至部分乙状结肠会脱出体外,形成圆柱状的弯曲管道。脱出的直肠因肛门括约肌的钳闭,发生水肿,易受到损伤和出血。

针对小丽的病情,兽医采取了以下治疗方案:用生理盐水清洗脱出的直肠,以清除污物和分泌物。用针线对脱出的直肠进行半缝合,以减轻腹压,防止 脱出。同时,给小丽调整饮食,增加纤维素的摄入,帮助缓解便秘。经过一周的治疗,小丽的脱肛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排便情况也恢复正常。

貉子脱肛病例三:产仔后脱肛

在本地一家貉子养殖场,新晋貉子妈妈小芳,在产仔后出现了脱肛症状。小芳因多次分娩,导致肛门直肠周围的盆底支撑结构松弛,造成直肠和部分乙状结肠脱出体外。脱出的直肠因受到外界刺激,导致肛门周围瘙痒,影响小芳的正常生活。

针对小芳的病情,兽医建议采取以下治疗方案:对小芳进行肛门括约肌功能训练,增强括约肌收缩力。调整饮食,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缓解便秘。最后,对小芳进行按摩治疗,促进肛门周围血液循环,改善局部症状。经过两周的治疗,小芳的脱肛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生活状态恢复正常。

从以上三个案例可以看出,貉子脱肛的原因多样,包括腹泻、便秘、产仔后等因素。针对不同原因引起的脱肛,兽医应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案。同时,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要注意观察貉子的健康状况,预防脱肛的发生。未来,随着貉子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对貉子脱肛的研究也将不断深入,为养殖户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2539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