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养殖

疫苗不能完全防护,接种后如何降低蓝耳病风险

天气越来越热,蓝耳病的威胁也日益严峻。近日,有专家在广州召开的技术交流会上提出,光靠疫苗防不住蓝耳病。那我们该如何在接种疫苗后降低蓝耳病风险呢?下面我们就来一探究竟。

疫苗不能完全防护,接种后如何降低蓝耳病风险

疫苗选择:精准打击,有的放矢

疫苗的重要性对于蓝耳病的防控不言而喻。而一款安全性好、毒力低的疫苗可以减少毒力返强的风险,优质的疫苗也是防控蓝耳、简化防控方案的物质保障。至少应先搞明白以下两点:

  • 选疫苗要选对毒株,不同毒株的疫苗要谨慎更换,更不能因为病急乱投医而盲目地、频繁更换。
  • 关注疫苗的免疫记忆与长期保护,研究疫苗免疫记忆的形成机制,以及如何通过优化疫苗成分和递送方式,实现长期保护效果。

接种策略:科学规划,稳步推进

接种是防控蓝耳病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疫苗的选择和使用需要谨慎,因为不同的疫苗类型有不同的效果和潜在风险。

疫苗类型 特点 适用场景
灭活疫苗 不排毒、不散毒 免疫种公猪可降低精液病毒量,免疫母猪可提高母猪繁殖水平和新生仔猪成活率
活疫苗 毒力低,可诱导免疫记忆 适用于猪场整体免疫,提高猪群免疫力

监测程序:实时掌握,科学防控

在猪场可以实施一个为期16周的仔猪蓝耳病免疫检测程序,它包括以下4个原则:

疫苗不能完全防护,接种后如何降低蓝耳病风险

  1. 检测分析:在生长期出现疑似蓝耳病的异常情况, 要通过实验室进行确认是否涉及蓝耳病病毒,并对猪场进行生物安全审计。
  2. 疫苗接种:对每批断奶的仔猪进行接种,至少持续16周。
  3. 监测:分别在接种前,接种八周后,以及接种16周后,对刚断奶猪和已经完成保育阶段的猪进行监测。
  4. 数据分析:分析关键性能指标,如日增重、饲料转化率、死亡率和抗生素消耗量。

疫苗助力,防控蓝耳病

蓝耳病的防控需要一个全局性的方案,包括健康管理、疾病的诊断及监测、生物安全评估以及疫苗接种。尽管商业化疫苗不一定能提供完全保护,但作为控制蓝耳病的一种手段,接种疫苗有助于减少蓝耳病的负面影响。让我们携手共进,为蓝耳病的防控贡献自己的力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2109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