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养殖

通过批次化生产强化猪场生物安全,如何有效防控非洲猪瘟

有效控制病原传播,更有助于非洲猪瘟防控。未能做好生物安全工作的猪场很难维持正常生产。可见,通过减少卖猪频率,就可以降低猪场接触非洲猪瘟的风险。

通过批次化生产强化猪场生物安全,如何有效防控非洲猪瘟

根据非洲猪瘟的流行病学特征,简要综述了养猪场如何通过建立良好的生物安全屏障、切断可能传播途径、建立有效的清洗消毒和无害化处理措施,最终有效防控非洲猪瘟。

生物安全措施的关键点

  • 猪场应在入场员工通道和生产区通过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切断所有传播途径。
  • 减少员工通道处分别设置淋浴间,人员进入猪场时经淋浴消毒。
  • 养殖场工具进入生产区后不得向外借出使用,更不得借给其他猪场使用。
  • 强化引种安全,尽量减少引种次数,避免从疫区引种。
  • 引种猪群必须进行严格的检疫和隔离观察。

批次化生产的应用

以28天为一个周期,每4周集中配种一次,每4周集中断奶,从而实现真正的全场全进全出,防止疾病循环感染,降低猪场生物安全风险。

批次生产周期 操作环节 全进全出
28天 配种、分娩、断奶
减少疾病循环
降低生物安全风险

案例分析

以某猪场为例,采用三周批次生产管理,经过调整母猪发情节律,有效实现了批次化生产。在7个批次的生产过程中,共统计了1180头经产母猪和720头后备母猪,通过烯丙孕素调整发情节律,使得母猪和后备母猪的发情静立率达到98.5%。

通过批次化生产强化猪场生物安全,是有效防控非洲猪瘟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合理调整母猪发情节律,实现全场全进全出,切断疾病传播途径,降低猪场生物安全风险,从而为生猪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通过批次化生产强化猪场生物安全,如何有效防控非洲猪瘟

本文由资深AI文案 专家提供,旨在分享养殖知识,为养猪从业者提供参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2041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