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猪场4周批批次化生产,效率效益双提升
作者:花田墨客•更新时间:1月前•阅读5
还记得小时候,家里那只勤劳的母猪吗?它一年到头都在辛勤地孕育小生命。如今,规模化猪场也用上了类似的智慧,通过4周批批次化生产,让养殖效率翻倍,效益也随之水涨船高。
什么是4周批批次化生产?
4周批批次化生产,顾名思义,就是以28天为一个生产周期,对母猪进行同期发情、同期配种、同期分娩、同期断奶的管理模式。简单来说,就是让母猪在同一时间段内完成所有繁殖过程。
优势与劣势分析
优势:
- 提高生产效率:通过统一管理,减少了母猪的非生产天数,提高了繁殖效率。
- 降低疾病风险:同一时间段的空栏、消毒等操作,有效阻断病原微生物传播,减少疾病风险。
- 便于管理:集中管理,简化了工作流程,降低了人力成本。
劣势:
- 激素调控:需要使用激素对母猪进行调控,可能导致非生产天数较长。
- 对环境要求高:需要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对环境要求较高。
案例分析:陕西某公司猪场
以陕西某公司下辖猪场为例,该猪场存栏基础母猪2400余头,采用4周批生产模式。通过数据汇总分析,我们发现:
月份 | 配种母猪数 | 分娩窝数 | 断奶仔猪数 | PSY |
---|---|---|---|---|
1月 | 610 | 192 | 2502 | 30.85 |
2月 | 350 | 387 | 5255 | 29.28 |
3月 | 478 | 411 | 5388 | 31.84 |
实施经验
1. 高效集中配种:提前做好后备猪的入群前诱情、发情周期同步处理,确保配种成功率。
2. 集中分娩:对妊娠母猪采取集中诱导分娩,提高仔猪成活率。
3. 集中断奶:同步断奶,降低疾病风险,提高母猪繁殖性能。
4周批批次化生产,为规模化猪场带来了效率与效益的双重提升。虽然存在一定的劣势,但通过优化管理,仍然可以在保证猪群健康的同时,提高养殖效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