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养殖

创新工厂化猪场,打造高效养殖新模式

一、工厂化养猪生产模式概述

在工厂化养猪生产过程中,为提高猪舍的利用率和养猪生产效率,一般均采取全进全出、均衡生产的方式,以周为节律进行生产。以饲养600头基础母猪、年出栏一万头商品猪的万头生产线为例,每年可产仔1260窝,平均每周产仔24窝。

创新工厂化猪场,打造高效养殖新模式

二、生产线内各类猪栏的数量

工厂化养猪是以周为节律,以饲养单元为单位,实行全进全出的生产制度。全出后要进行彻底的清洗消毒,各猪舍还应增加一定数量的机动栏,一般为增设1周的猪栏数量。

1 公猪栏

在工厂化养猪生产中,公母猪的比例为1∶20。以万头生产线为例,需饲养公猪30头,所以应在配种舍内设30个公猪栏;公猪的年更新率为50%,每年应更新淘汰15头公猪,因此还需要设置4~5个后备公猪栏。

创新工厂化猪场,打造高效养殖新模式

2 母猪栏

母猪在生产线的配种舍、妊娠舍、分娩舍之间循环,所以每栋猪舍内母猪栏的数量取决于母猪在各舍内的占栏时间。以600头基础母猪的万头生产线为例,母猪在分娩舍内的占栏时间为5周,则分娩舍母猪栏的数量应为:×24=144栏。

3 保育舍仔猪栏

仔猪断奶后进入保育舍,在保育舍的时间为5周左右,断奶时相邻两窝仔猪合并成一栏转入保育舍,所以保育舍猪栏的数量应减半。每一栏的面积可容纳两窝仔猪,所以保育舍仔猪栏的数量为:×24÷2=72栏。

4 生长舍猪栏

进入生长舍的猪体重已在20千克以上,此时需要公母分群饲养,每栏饲养头数应15~20头。中猪在生长舍内的时间约为9周,因此生长舍的猪栏数量为:×24÷2=120栏。

5 育成舍猪栏

从生长舍到育成舍时,为了减少重新组群的应激反应,应尽量做到整栏移动。猪只在育成舍的时间约为8周,因此育成舍的猪栏数量为:×24÷2=108栏。

三、各猪舍内猪栏的排列方式

在同一条生产线中,各猪舍的长度应基本一致,不宜过长,以60m~85m为宜。猪舍的宽度应有利于建筑、采光、通风及保温,最好在15米以内。猪栏的排列方式应便于机械的安装与操作。

1 配种舍

配种舍的公母猪栏应相对或相邻排列,以利于刺激母猪发情。

2 分娩舍

为了便于清洗消毒和实行全进全出,分娩舍尽量做到24栏为一个单元,保育舍则12栏为一个单元,而且单元之间隔离。其它猪舍则尽量做到24栏或12栏为一组。

四、创新工厂化猪场带来的效益

创新工厂化猪场通过优化猪舍布局、提高猪栏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环境污染等方面,为养殖户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创新工厂化猪场,打造高效养殖新模式

五、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在养殖过程中,创新工厂化猪场注重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通过采用环保材料、优化饲料配方、减少抗生素使用等措施,降低养殖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

六、结论

创新工厂化猪场将引领高效养殖新时代,为养殖户带来更多实惠。欢迎用实际体验验证观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1772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