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万头猪场升级为综合性生态养殖基地
一、场址选择的基本原则
建造猪场,选址至关重要。需考虑地形地势、农牧结合、交通便利、防疫条件、水源电源等因素。
1 地形地势:要求地形整齐、开阔,地势高燥、南向、平坦或有缓坡。
2 农牧结合:与农田、果园、渔塘等配套,实现粪便资源化利用。
3 交通便利:确保饲料、生猪、肥料运输顺畅。
4 防疫条件:远离城区、居民点、交通干线,有围墙、河流、林带等屏障。
5 水源电源:保证猪场用水用电需求。
6 场地面积:符合年出栏一头育肥猪占地25~4平方米的要求。
二、创办条件
创办万头猪场,需具备以下条件:
1 稳定的销售渠道。
2 充足的场地。
3 可消纳猪粪便的土地资源。
4 充足的资金。
5 充足的电源和水源。
6 方便的饲料来源。
7 足够的技术力量。
三、规划方案
1 面积规划:猪场规划总面积为33公顷,分为办公生活区和饲养生产区。
2 生产规模:年出栏瘦肉型猪1万头,常年存栏06万头。
3 排污、环保:采取堆积发酵、三级发酵池沉淀发酵等方式处理猪粪污水。
4 场内总体布局:生产区、生活区分开,猪舍、兽医室、饲料加工间等布局合理。
5 猪舍建筑:冬暖夏凉,防疫卫生,饲养密度适宜。
6 生产工艺流程:配种→怀孕→分娩→哺乳→育成→育肥→销售。
7 主要技术措施:选择优秀杂交组合,实行早期断奶,提供优质平衡日粮,强化饲养管理等。
8 人员规划:场长、副场长、配种员、兽医等人员配置合理。
9 资金规划:总投资1350万元,包括猪舍建筑、饲料厂、办公生活用房、兽医室等。
四、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生态养殖基地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
1 生态保护:实现粪便资源化利用,减少环境污染。
2 可持续发展:合理利用资源,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3 科技创新:引进先进技术,提高养殖效率。
4 人才培养:加强养殖技术培训,提高养殖户素质。
五、结论
山区万头猪场升级为综合性生态养殖基地,有助于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欢迎用实际体验验证观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