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养殖

仔猪腿外翻,及时调整饲料

仔猪腿外翻的成因分析

猪场里常见的八字腿是一种多因素的疾病,最常见的两种形式:前腿外翻和后腿外翻。

仔猪腿外翻,及时调整饲料

根据目前的资料显示,其病因主要是遗传因素、霉菌毒素、疾病因素和环境因素影响,也有资料认为仔猪外翻腿与母猪的妊娠期营养水平有关。

遗传因素

在上述发病因素中,遗传因素一般处于第一位。不同公猪和不同品种的后代仔猪本病的发生率明显不同,公猪的发生率高于母猪;膘情良好的父母代种猪的应激性增强也是其后代仔猪发病率增高的一个因素。

疾病因素

在疾病因素中蓝耳病是报道最多的能够引起仔猪后腿外翻的疾病,蓝耳病不仅可造成仔猪死胎、木乃伊等,还可造成大量的弱仔、后腿外翻仔猪等。

营养因素

在母猪营养因素中,饲料胆碱、蛋氨酸和维生素E含量可能与仔猪外翻腿有关,但是怀孕母猪饲料中添加高量的胆碱并不能预防仔猪外翻腿的发生。母猪在妊娠期间使用含有玉米赤霉烯酮污染的谷物后,所生仔猪呈现一种典型的前肢外翻样运动失衡症,其前肢外翻发生率远高于后肢外翻。这有助于对仔猪外翻腿原因的判断。此外,妊娠期间使用过糖皮质激素的母猪所产的仔猪发病率增高。

环境因素

不当的环境因素同样可以引起如伸肌过度紧张,如产房地板光滑、湿滑,仔猪脚嵌入地板裂缝时挣扎、母猪滑到、母猪子宫内病毒感染引起的神经受损等,均可以提高仔猪外翻腿发病率,一般情况下发病猪出生重低于平均值。

饲料调整策略

规模猪场八字腿仔猪一般有2%~3%,但超过3%应引起重视,及时查出病因,减少损失。若不采取及时有效的防治措施,则会因饿死、压死达50%以上,给养猪生产带来严重损失。

仔猪腿外翻,及时调整饲料

经验表明,处理仔猪后肢开张需要每天3—4次,通常的处理包括捆绑后肢、帮助行走以及更容易地获得充足的初乳。

处理方法

时间。仔猪出生后要及时检查腿部行走情况,若发现问题猪只立即处理,以便减少被母猪压死的机会,及时吃上初乳增加存活几率。

捆绑。一般采用单一捆绑法,其目的是防止肢体向外张,如此可使仔猪走动并哺乳和使撕裂的肌肉复原。捆胶带于开张腿上,足跗关节以下,把它们捆到一起,其中间留出75mm的空隙以便活动。

营养。捆绑后要给猪只补饲初乳以恢复体力。常用放到刚分娩母猪栏内或用注射器给仔猪注射初乳,如严重的仔猪没有吮吸反射的,可用胃导管灌服初乳。至少1-2小时补饲一次。

检查。去绷带。单一捆绑法在3天后去掉绷带,检查仔猪恢复情况。以防止捆绑时间太长阻碍血液循环。

总之面对八字腿猪只,越早发现越容易治疗恢复。通过合理的饲料调整和及时的治疗,可以有效降低仔猪腿外翻的发生率,提高仔猪成活率,实现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仔猪腿外翻,及时调整饲料

欢迎用实际体验验证观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1771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