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养殖

养猪场常见误区解析(二)

环境治理的原则

“把猪当人养”,改善猪场环境,使猪的生活环境接近人类生活环境的理念,需要您亲自进入猪舍体验30分钟,才能真正感受到猪的舒适度。

养猪场常见误区解析(二)

记录体系不完善

猪场未认识到记录的重要性

部分猪场老板忽视了记录的重要性,导致无法准确掌握猪场母猪数量、年出栏肥猪数量等信息。尤其在规模在100头以下的生产母猪猪场中,记录体系大多不完善。

记录的目的

记录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发生的现象、原因以及应对措施,提醒我们未来可能发生的问题。例如,分娩记录应包括健仔数、弱仔数、死胎数、木乃伊数、畸形数等信息,以便分析减少健仔数的原因。

重视饲料单价,忽视投入产出

很多养猪老板认为使用高价饲料投入高,效益低,但他们忽视了一点,猪场的效益是产出减去投入。商品猪场的产出主要来源于出售商品猪的收入,而提高商品猪出售数量和降低育肥成本是提高效益的关键。

养猪场常见误区解析(二)

降低育肥成本的方法包括提高饲料效率、增加均匀日增重等。提高MSY的方法包括减少母猪非生产日、增加窝产仔数、降低死亡率等,这离不开优良的品种、舒适的环境、科学的饲养管理、充足的营养和彻底的防疫。

权威数据展示

目前中国规模猪场的MSY平均只有13~15头,而部分饲养水平高的猪场MSY可以达到20头以上。荷兰全国平均MSY能达到24头左右。例如,浙江省诸暨市某400头生产母猪规模的外三元商品猪场,2008年MSY为2239头,显示出很大的提升空间。

养猪行业的成功与否,取决于猪场老板的观念。应遵循“高投入,高产出”的原则,在满足猪的生长需求的情况下,减少浪费才是真正的省。随着养猪行业的规模化发展,只有提高养殖效益的猪场才能长期生存和发展。

养猪场常见误区解析(二)

欢迎用实际体验验证观点,共同探讨养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之道。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1760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