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养殖

创新猪种培育技术,提升养殖效益

猪种培育技术革新,助力养殖效益提升

为了满足市场需要,我国近几十年来,通过引入国外猪种与地方品种杂交,培育出众多适应性强、肉质优良的新品种。这些品种在生长速度、瘦肉率等方面虽不及国外品种,却拥有良好的适应性及中国地方猪种的优良特性。

创新猪种培育技术,提升养殖效益

苏太猪:优良母本,助力瘦肉型商品猪生产

苏太猪是以太湖猪为母本与杜洛克猪杂交,经过8个世代的精心选育而成。该品种具有产仔多、生长速度快、瘦肉率高、耐粗饲性能好、适应性强、肉质鲜美等优良性状。经产母猪窝平均产仔1445头,6月龄时体重可达90千克,每千克增重消耗饲料约32千克,月同体瘦肉率近56%。苏太母猪与长白公猪杂交,后代1日龄时体重可达90千克,瘦肉率60%以上,是生产杂交瘦肉型商品猪的优良母本。

湖北白猪:适应性强,肉质优良

湖北白猪是由大白猪、长白猪与湖北本地猪和荣昌猪杂交培育而成的。全身被毛白色,月同体瘦肉率高,肉质好,生长速度较快,繁殖性能良好,能耐受长江中游地区夏季高温、冬季湿冷的气候条件。在良好的饲养条件下,6月龄体重可达90千克。每增重1千克消耗配合饲料35千克以下。体重90千克时屠宰,屠宰率75%左右,月刚本瘦肉率58% - 62%。初产母猪平均产仔95 - 105头,3胎以上经产母猪窝平均产仔12头以上。

创新猪种培育技术,提升养殖效益

浙江中白猪:瘦肉型品种,适应高温高湿气候

浙江中白猪是用长白猪、大白猪和金华猪杂交培育成的瘦肉型品种。浙江中白猪对高温、高湿气候条件有较好的适应能力,繁殖力高,体质健壮。190日龄体重可达90千克,在生长肥育期的平均日增重为520 - 600克,90千克体重屠宰,屠宰率73%左右,月同体瘦肉率57%左右。青年母猪初情期55 - 6月龄,8月龄可配种。初产母猪平均产仔9头,经产母猪窝平均产仔12头。浙江中白猪的杂交利用效果好,是生产商品肉猪的良好母本。

创新猪种培育技术,提升养殖效益

北京花猪:肉质优良,具有中国传统风味

北京花猪是我国育种工作者自行培育的品种,有1系和n系两个品系。华北地区饲养的主要是北京花猪n系。北京花猪n系为黑白花,经产母猪窝平均产仔114头,170日龄体重可达90千克,胭体瘦肉率562%,肉质具有中国传统风味,是生产商品瘦肉猪的优良母系。

三江白猪:抗寒、肉质优良,助力商品瘦肉猪生产

三江白猪产于东北三江平原,由长白猪和民猪杂交培育而成。三江白猪繁殖性能良好,性成熟较早,初情期约在4月龄,初产母猪平均产仔9 -10头,经产母猪窝平均产仔11- 13头。三江白猪具有生长快、抗寒、胭体瘦肉多、肉质良好等特点,6月龄体重可达90千克,每千克增重消耗饲料35千克。90千克屠宰,胭体瘦肉率58%左右,为生产商品瘦肉猪的良好母系。

创新猪种培育技术,不仅提高了养殖效益,也为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相信猪种培育技术将更加完善,为我国养殖业带来更多惊喜。

欢迎用实际体验验证观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1736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