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伪狂犬病防治指南(1)
作者:农科之光•更新时间:1月前•阅读5
猪伪狂犬病概述
猪伪狂犬病,一种由疱疹病毒引起的猪类疾病,具有高度传染性,对养猪业构成严重威胁。病毒能在猪体外存活长达三周,初次感染易导致急性发病,妊娠母猪感染后可垂直传播给胎儿。
母猪症状
母猪感染后,常见症状包括咳嗽、神经症状、流产、木乃伊胎、死胎、产弱仔,返情率高达90%。
仔猪症状
仔猪感染后,表现为神经症状、运动失协、喷嚏、咳嗽,生活力低下,15日龄以内仔猪死亡率达100%。
断奶和生长猪症状
断奶和生长猪感染后,可能出现体温升高、打喷嚏、咳嗽、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症状、运动失调、惊厥,发病约40%,死亡约20%。
流行病学
猪伪狂犬病的传播途径包括带毒猪只的转移、交通工具传播、精液传播、猪群内直接传播和飞沫传播。应激条件下会诱使该病从潜伏状态下激活,连续流程生产的猪场难以根除该病。
症状图集
肝脏表面可见散在的坏死点,流产胎儿,扁桃体及咽喉头发生明显坏死,肾上腺于皮质及髓质部可见散发性的坏死点,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表现特征性的神经症状。
防治措施
猪伪狂犬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手段,但可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预防和控制:
- 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控制继发细菌感染。
- 接种基因缺失疫苗,通过血清学方法区分野毒株和疫苗毒株。
- 繁殖猪群日粮中添加600~800g金霉素或土霉素,连续3~4周。
- 免疫接种是控制本病的关键,一经发病应立即进行紧急免疫接种。
- 公猪和青年母猪应从无病毒猪场购入,并进行免疫接种。
- 转入前对所有新购种猪进行隔离,并进行采血化验。
- 猪场周围3km范围内有较大猪群感染,应进行免疫接种。
参考免疫程序
育肥用仔猪断奶后肌注油苗1次即可;种用仔猪在30日龄肌注油苗1次,4~5周后重复注射1次,以后每隔半年注射1次;种公猪、种母猪配种前1个月免疫,以后每6个月肌注1次,母猪临产前一个月左右加强免疫1次。
猪伪狂犬病的防控需要养殖户的共同努力,通过科学的养殖管理、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和有效的免疫接种,我们相信,猪伪狂犬病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欢迎广大养殖户用实际体验验证我们的观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