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死亡主因:母源营养不足
哺乳仔猪死亡率:养殖业的一大挑战
哺乳仔猪成活率低,是影响养猪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衡量集约化养猪场生产水平的重要指标。据调查,我国农村散户养殖的母猪,其哺乳仔猪死亡率高达40%左右,而中小规模猪场仔猪死亡率为20%-25%。因此,分析哺乳仔猪死亡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对于降低风险、提高效益至关重要。
仔猪死亡的主要原因
1. 饲养管理方面
冻死:由于仔猪调节体温的生理机能不完善,加之被毛稀少和皮下脂肪少,在保温条件差的猪场,仔猪易因寒冷而被冻死。
压死、踩死:母猪母性较差,或产后患病,环境不安静,导致母猪脾气暴躁,仔猪不能及时躲开而被压死或踩死。
饿死:母猪母性差,产后少奶或无奶,乳头有损伤,产后食欲不振,仔猪因饥饿而死亡。
咬死:仔猪在应激条件下会出现咬尾或咬耳恶癖,咬伤后发生细菌感染,严重时导致死亡。
2. 母猪方面
1. 母乳不足:母猪营养不良、年龄偏大、患乳房炎或感染其他疾病,导致产后少乳或缺乳,仔猪饥饿而死。
2. 弱胎:妊娠期母猪体质差、年龄偏大、窝产仔数过多、饲料营养不全或发霉变质等,导致弱胎仔猪出生后因饥饿而死亡。
3. 疫病方面
1. 腹泻病:由腹泻引起的乳猪死亡比例高达26.1%,尤其是仔猪黄白痢、传染性胃肠炎、生理性腹泻等。
2. 从母体传染给仔猪的病:如细小病毒、伪狂犬、蓝耳病、布氏杆菌等。
防治措施
1. 加强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和疫病防治
采取前低后高的饲养方式,提高仔猪初生重。同时做好疫苗的接种工作,预防乙脑、细小病毒、猪瘟、伪狂犬、胃肠炎、萎缩性鼻炎等疾病。
2. 加强对乳猪的护理和管理
1. 及早抢救假死仔猪。
2. 做好防冻保温工作。
3. 防压。
4. 让初生仔猪吃足初乳。
5. 固定奶头。
6. 选择性寄养。
7. 补铁。
8. 补料。
9. 矫正母猪咬仔的不良行为。
10. 注意饮水和环境的消毒工作。
11. 剪犬齿与断尾。
哺乳仔猪死亡率高,是养猪业的一大挑战。通过加强饲养管理、改善母猪营养、做好疫病防治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仔猪死亡率,提高养殖效益。我们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养猪业一定会走向可持续发展之路。
预测与验证
在未来三年内,我国养猪业的仔猪死亡率有望降低30%。欢迎广大养殖户朋友们,用实际体验验证这一观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