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养殖

仔猪断尾:养殖利弊解析

仔猪断尾现象及原因

猪场流行给仔猪断尾,在仔猪出生一天内,把尾巴距尾根2.5厘米左右处断掉,因为养猪人觉得这样做可以减少饲料浪费,把尾巴这部分能量用来堆积脂肪,达到提升2%-3%的日增重。

仔猪断尾:养殖利弊解析

同时断尾可以减少咬尾恶癖,这种病原因复杂,但断尾可以有效控制问题的出现。

仔猪断尾的弊端

但在实践中却发现断尾其实有许多弊病,并且弊大于利。

猪的尾巴看上去无关紧要,但这毕竟是长期历史进化形成的重要部位,不管是大猪还是小猪,每天能可以通过摆尾巴来锻炼身体,提升自身的抗病能力和素质,如果猪生病它的尾巴就非常不灵活,看上去像垂死的蛇。

猪断尾的尾尖包含着一个重要穴位:尾尖穴,这个穴位采用针灸疗法可以有效治疗猪中暑、感冒、僵猪、中毒、产后瘫痪、便秘等,所以说这个穴位对猪的重要性还是有的。

断尾的潜在风险

从解剖角度能发现猪尾部存在一根动脉,在断尾时,操作不当很容易大出血,且伤口很难愈合,如果消毒不严格,病菌就极易让猪感染,而且有咬尾恶癖,即使断尾也不能避免,如果不改善饲养环境、饲养密度、平衡猪的营养,咬尾现象还是会发生。

仔猪断尾:养殖利弊解析

在长期的饲养实践中,养猪人得出一个结论:断尾弊大于利。经过历年反复实践,不对仔猪断尾,能减少猪的链球菌病、附红细胞体病、副嗜血杆菌病,而这三种病一旦患上,即使用药物治疗效果也是不理想的。只有预防伤口感染,血液传播,减少外伤才能有效防控。

仔猪断尾:养殖利弊解析

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在养殖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关注经济效益,还要关注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生态养殖模式可以有效减少饲料浪费,降低养殖成本,同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生态养殖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 生物发酵床养殖:利用微生物发酵床,减少粪便的排放,降低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的产生。
  • 循环水养殖:利用循环水系统,减少水资源浪费,降低养殖成本。
  • 有机肥生产:将猪粪便进行发酵处理,生产有机肥,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解决方案

为了减少仔猪断尾带来的弊端,以下是一些建议:

  • 优化饲养环境:改善猪舍通风、光照、温度等条件,降低咬尾现象。
  • 合理饲养密度:根据猪的生长发育阶段,合理调整饲养密度,避免拥挤。
  • 平衡营养:根据猪的生长发育需求,合理搭配饲料,确保营养均衡。
  • 预防疾病:加强猪只的防疫工作,预防疾病的发生。

可验证的预测

随着养殖业的不断发展,生态养殖模式将得到广泛应用,断尾现象将逐渐减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会迎来一个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养殖时代。

欢迎用实际体验验证观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1706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