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病难治,四大根源
猪病防控困境:四大根源剖析
回顾20年前的猪病防治,大小猪场,除了猪瘟以外,几乎没有其他的任何疾病。当时,只需打上一针猪瘟疫苗,保护期几乎可以达到2年。然而,现在的猪病种类繁多,疫苗需要频繁接种,猪病仍然不断暴发。猪瘟、蓝耳病、圆环病毒等疾病,给养殖户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四大根源解析
一、引种带来的新疾病
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不断从国外引进优良种猪,同时也带来了国外的各种猪病,如圆环病毒病、蓝耳病等。由于我国良种猪育种体系尚未完善,猪种的更新换代依赖不断从国外引进种猪进行改良,导致当前这种局面。我国从2009年开始,启动了全国核心育种场遴选,打造我国自己的核心育种群,逐步改变对国外种源的依赖。目前,全国24家种猪企业的遴选工作已开始起步,但要想全部完成,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疾病不断变异
最初的疾病,如猪瘟,并没有现在这么复杂。但由于疾病病毒一直存在,造成了毒株的不断变异,使得猪瘟越来越难控制。例如,猪瘟目前就有最急性、慢性、还有非典型性猪瘟等。自2006年开始暴发的蓝耳病,到目前已有多个毒株出现,市场销售的蓝耳疫苗亦是多种毒株。
三、防疫措施不到位
防疫措施不仅仅包括疫苗的注射,更重要的是从饲养管理方面入手,建立整体的生物安全措施。近年来,养殖户对猪病治疗更加重视,但对于预防和饲养的认识不到位。虽然开始重视疫苗防疫和药物保健,但仍未引起足够的重视。饲养管理包括提供全价的营养、舒适的环境、到位的细化管理等。
四、猪病传播途径控制不当
猪病传播途径包括:防疫意识不到位,散养户相互串门造成疾病传播;病死猪处理不当导致疾病流行;活猪运输造成传播;从多家猪场引种,造成隐性感染的猪群暴发疾病等。
解决方案:精细化管理与生态保护并重
规模养猪的效益在于一个猪场的精细化管理程度。对于猪场而言,防疫灭病是成败的前提。没有什么是大事,处处都是些不起眼的小事。但这些小事如果处理不当,便会酿成大祸,造成巨大损失。因此,规模养猪能否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管理是关键。对于猪病的预防,管理同样是前提。
要提高猪群免疫力, 从精细化管理入手,对猪进行无微不至的关怀。加强生态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养殖户应关注猪场周边环境的改善,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同时,采用绿色、环保的养殖技术,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通过以上措施,相信猪病防治难题将得到有效缓解。欢迎广大养殖户朋友用实际体验验证这些观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