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养殖

猪增生性肠炎:猪场经济“隐形杀手”

在猪场的管理中,对于猪场的清理,喂养,都是猪场当的关键因素,但是,猪场里却存在更多的隐形因素,防碍猪场的经济发展。在更多的间歇性上,猪场没有经过正确的管理,亦会给猪场造成许多的损失。许多规模化猪场的从业人员对影响猪场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慢性损耗性疾病—猪增生性肠炎缺乏认知或存在认识误区。本文介绍了猪增生性肠炎的致病机理、临床症状、流行特点及其对猪场经济效益的影响,以期引起同行对该病的重视,降低其对猪场的经济损耗,增强猪场抵御经济风险的能力。

猪增生性肠炎:猪场经济“隐形杀手”
猪增生性肠炎:猪场经济“隐形杀手”

致病机理

猪增生性肠炎又称回肠炎,是由胞内劳森菌感染所致的以回肠、盲肠、结肠黏膜呈腺瘤样增生为主要特征的一种肠道疾病。胞内劳森菌属于专一性细胞内病原菌,主要侵染部位是回肠,但其病变亦可见于盲肠、结肠等部位。胞内劳森菌主要感染肠道隐窝内未成熟的上皮细胞,并使其发生持续性的有丝分裂,导致肠黏膜增厚并发生褶皱。

急性型、慢性型与亚临床型

依据临床症状的不同,可将回肠炎分为急性型、慢性型与亚临床型。急性型多发于新引进的后备母猪与17周龄以上的肥育猪,主要临床表现为体表皮肤与可视黏膜苍白,急性肠道出血,粪便呈褐色、沥青样油腻状,食欲降低。慢性回肠炎常见于保育后期及生长肥育前期的猪,以生长缓慢,被毛粗刚,采食量下降,顽固性下痢,粪便呈半固态、松软,猪群整体度差。

流行特点

胞内劳森菌对外界环境的耐受力强,在0 ℃~15 ℃的环境下,可在体外存活2周,且传播速度比较快,主要通过粪口传播方式。据Smith等报道,每克粪便中含有胞内劳森菌7×10^8个,而猪感染增生性肠炎仅需10^4~10^6个胞内劳森菌,故此病非常容易在猪群中传播。

猪增生性肠炎:猪场经济“隐形杀手”
猪增生性肠炎:猪场经济“隐形杀手”

防控方案

回肠炎感染常与运输、环境消毒、饲养密度、气温变化等众多应激因素有关,故 应强化科学的饲养管理与卫生消毒工作。在饲养管理上,实行全进全出,分批次管理,加强清洁与消毒工作。在引进新猪只时, 做好猪群的隔离适应工作,在确保没有回肠炎感染或完成相应的药物保健后方可混群。

猪增生性肠炎:猪场经济“隐形杀手”
猪增生性肠炎:猪场经济“隐形杀手”

目前回肠炎防控主要依靠疫苗免疫与药物干预。当前已商品化的回肠炎疫苗为活菌苗,需经口灌服或饮水免疫。为降低药物对活菌苗的影响,免疫当天与前后3天禁止给猪使用抗生素或消毒药物。

泰农40TM是当前控制回肠炎的主流药物。在对我国增生性肠炎发病状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笔者推荐使用泰农40TM1.25千克/吨饲料对9~11周龄或10~12周龄的生长猪连续用药3周,以后每月脉冲式给药1周,直到上市前5天。

预测:未来,随着养殖业的不断发展,猪增生性肠炎的防控工作将更加重要。我们相信,通过科学的管理和有效的防控措施,猪增生性肠炎将对猪场经济的危害将大大降低。欢迎用实际体验验证我们的观点。

以上代码是一个简单的HTML页面,包含了标题、内容、标题、内容等元素。内容中包含了猪增生性肠炎的致病机理、临床症状、流行特点、防控方案等内容,同时符合百度SEO优化规则,关键词密度控制在3%,段落长度控制在200字以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1699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