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猪产后厌食症:病因复杂
作者:花艺匠心•更新时间:1月前•阅读4
母猪产后厌食症:病因复杂解析
母猪产后不食症是母猪哺乳期的常见疾病,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严重时甚至废绝。该病不仅影响母猪的健康,还会导致仔猪生长缓慢,甚至死亡。
病因类型
1.1 消化不良型
母猪产前精料喂得过多,或突然更换饲料而加重胃肠负担,引起消化不良。此病常发于母猪分娩后,患猪体温正常,食欲不振,粪便先干后稀。
1.2 营养不良型
妊娠和哺乳母猪饲料中缺少蛋白质、矿物质及维生素等可造成机体营养不良。这种病例病程较长,早期表现食欲不振,日渐消瘦。
1.3 低血糖缺钙型
母猪产后大量泌乳,产仔数量多时,其血液中的葡萄糖、钙的浓度降低,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害,造成分泌机能发生紊乱。
1.4 外感风湿型
母猪分娩时环境恶劣、舍圈寒冷潮湿可致机体抵抗力下降,风、寒、湿三邪及某些致病微生物乘虚而入可导致母猪发生感冒、风湿症以及其他疾病。
1.5 产后虚弱型
饲养管理不善,猪体衰弱,元气不足;分娩时间过长,疲劳过度,损伤元气;产时失血过多,气血亏损均可导致食欲减退。
1.6 产后感染发热型
母猪分娩时气温过高,环境不洁,病原微生物侵入可引起感染。一般产后3~5 d患病,患猪体温高达41℃,卧窝不起。
综合防治策略
2.1 预防
加强饲养管理,用全价日粮饲喂母猪,注意母猪膘情,使其达到肥不见膘,瘦不露骨的种用体况。加强母猪妊娠期的运动,增强体质。
2.2 治疗
对消化不良型以调节胃肠功能为主,结合强心补液疗法。对营养不良型应改变日粮组成,调整日粮中钙、磷含量,使其比例恰当。
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在养殖过程中,我们应注重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采用科学合理的养殖方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提高养殖效益。
结论
母猪产后厌食症病因复杂,需要我们深入了解病因,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通过科学养殖,我们相信母猪产后厌食症可以得到有效控制,为养殖户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
欢迎用实际体验验证观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