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安全:原则
饲料安全:原则
饲料是畜牧养殖业的基础,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动物性产品的安全、优质和健康。到目前为止,我国已颁布各种饲料工业标准,有强制性标准也有推荐性标准,这些标准的颁布实施对保证饲料安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饲料原料的采购与接收
《食品法典——良好动物饲养规范》的基本要求
饲料原料保证来源安全,即来源必须经过基于食品安全的风险分析评价。所采用的评价程序应符合《食品法典》框架内适用的风险分析工作原则。尤其是饲料添加剂的生产商,应向用户提供明确的信息,以便正确、安全地使用。
《饲料行业良好管理规范》要求要点
① 安全的饲料原料是生产安全饲料进而生产安全动物源性食品的必需条件。
② 应在饲料原料用于饲料生产之前评估其安全性。饲料原料的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执行标准应符合饲料安全法规标准要求。任何怀疑可能受到污染的饲料原料不得用于饲料生产,除非在饲料生产过程中可以将该危害消除或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
③ 世界上一些国家对饲料原料采用了不同的法规。这些法规包括:负面清单;可在限制条件下使用的原料目录;某些原料及其数量的排除清单;肯定列表,包括可根据限量或预期用途使用的原料。
④ 采购商或饲料企业应建立原料采购标准。在饲料安全体系中,原料标准非常重要,是与供应商达成协议、制定饲料配方、进行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研究和实施后续控制的基础。饲料原料中存在许多潜在危害,其中的部分危害因素不能在饲料加工过程中被消除或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因此,只应接收经检测为安全的饲料原料。
⑤ 应依据原料采购标准、提供合格原料和产品的能力评估供应商。可通过访问供应商、供应商的第三方认证、采购合同、接收时对所供应原料的监控以及这些技术的结合来评估供应商。应建立合格供应商的标准和批准程序。例如:成为批准的或未批准的供应商的要求;完全批准前对临时供应商的要求;根据公司的采购经验批准现有供应商;在紧急情况下供应商的批准等。
⑥ 应针对饲料原料进行危害分析,列出所有可能发生并与每一个工艺步骤相关的潜在危害,通过危害分析识别重大危害并采取恰当的措施予以控制。
⑦ 应保持以上有关信息的纪录并供使用。应确保饲料原料的储存和使用适当。
⑧ 应对饲料原料连续采样,进行基于风险的监测,确保满足有关饲料安全标准的要求。
我国《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要求要点
① 企业应当加强对饲料原料、单一饲料、饲料添加剂、药物饲料添加剂、添加剂预混合饲料和浓缩饲料的采购管理,全面评估原料生产企业和经销商的资质和产品质量保障能力,建立供应商评价和再评价制度,编制合格供应商名录,填写并保存供应商评价记录。
② 企业应当建立原料采购验收制度和原料验收标准,逐批对采购的原料进行查验或检验。规范还对原料采购验收制度的具体内容、原料验收标准的内容要求、采购实施行政许可的原料、采购实施登记或者注册管理的原料、采购不需行政许可的原料提出了具体要求。还对周期性选择特定数量的饲料原料进行主要卫生指标检验做了具体要求。
③ 企业应当填写并保存原料进货台账。进货台账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并对进货台账的具体内容提出了要求。
④ 企业应当建立原料仓储管理制度,填写并保存出入库记录,并对原料仓储管理制度的内容和出入库纪录的内容做出规定。
⑤ 企业应当按照“一垛一卡”的原则对原料实施垛位标识卡管理,垛位标识卡应当标明原料名称、供应商简称或者代码、垛位总量、已用数量、检验状态等信息。
⑥ 企业应当对维生素、微生物和酶制剂等热敏物质的贮存温度进行监控,填写并保存温度监控记录。
⑦ 按危险化学品管理的亚硒酸钠等饲料添加剂的贮存间或者贮存柜,应当设立清晰的警示标识,采用双人双锁管理。
⑧ 企业应当根据原料种类、库存时间、保质期、气候变化等因素建立长期库存原料质量监控制度,填写并保存监控记录。
通过以上措施,我们可以确保饲料原料的质量和安全,从而为畜牧养殖业提供可靠的保障。
预测:随着我国饲料工业标准的不断完善和实施,饲料安全将得到进一步保障,畜牧养殖业将实现可持续发展。
欢迎用实际体验验证观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