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分群,精准养殖
一、科学分群,提高养殖效益
来源和体重不同的猪合群饲养,常相互咬架,攻击,影响猪体的健康和增重。因此,根据猪的生理特征,合理分群,保持适宜的饲养密度,采取有效的并群方法,充分利用圈栏设备,安排一个猪生长发育的良好环境有利于提高养猪效益。
1. 分群原则
将来源、体重、体况、性情和采食等方面相近的猪合群饲养,分群管理,分槽饲喂,以保证猪正常生长发育,同一群猪内体重相差不宜过大,小猪体重相差不超过3—5公斤,架子猪体重相差不超过5—10公斤为好,分群后要保持相对稳定,一般不要任意变动。
2. 适宜密度
一般每头不断奶仔猪占圈栏面积0.7平方米,育肥猪每头1.2平方米。每群以10—15头为宜。冬季可适当提高饲养密度,夏季适当降低饲养密度。
3. 并群方法
并群的关键是避免合群初期相互咬架。根据猪的生物学特点,可采用以下方法:留弱不留强;拆多不拆少;夜并昼不并;同调新栏;先熟后并;饥拆饱并。
4. 加强管理
并群前把圈舍清扫干净,严格消毒。合群后的最初几天,要加强饲养管理和调教,若发现咬架或争斗,要立即制止,保护被咬的猪,直到猪群相安无事。
二、精准养殖,实现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在养殖过程中,除了关注经济效益,还要注重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以下是一些实用的解决方案:
1. 优化饲料配方
根据猪的生长发育需求,优化饲料配方,降低饲料浪费,提高饲料利用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2. 推广清洁生产技术
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养殖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3. 加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对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利用,如将粪便进行堆肥处理,用于农田施肥。
4. 推广生态养殖模式
推广生态养殖模式,如猪-沼-果循环农业模式,实现养殖与生态的和谐共生。
科学分群和精准养殖是实现养殖效益与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优化养殖管理,提高养殖效益,同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为我国养殖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据《中国农业发展报告》显示,我国养殖业在2019年实现总产值3.8万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2.4%。在养殖过程中,科学分群和精准养殖已成为提高养殖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欢迎用实际体验验证观点,共同推动我国养殖业的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