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建设:科学规划
猪场选址与规划
地址选择至关重要,需考虑地势高燥、背风向阳、无高大建筑物遮蔽,坐北向南或稍偏东南,不超过15度。交通便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用电方便,远离主要公路干线、城镇和居民住区、畜禽屠宰加工场,下风向,便于防疫。
猪场建设在地势高燥、背风、向阳、通风良好、地下水位低、给排水方便、安静的地方,也可利用老猪场改造。猪场大小根据养猪数量而定,每头猪占0.8至1平方米地面为宜。三个阶段猪只指哺乳母猪、育肥猪和保育猪,对栏舍要求不同。
哺乳母猪栏设计与动物福利
现有栏舍设计与动物福利存在矛盾。集约化猪场为提高栏舍利用率,防止母猪间打架、咬斗、挤撞、强弱争食等引起胚胎死亡或流产,便于观察母猪发情和及时进行配种,在妊娠期和哺乳期都采用定位栏限制饲养。然而,母猪在狭窄的单体栏里,导致行为学和其他方面的问题,如减少行为姿态、运动量减少、处于枯燥乏味环境中,从而延长分娩时间、难产、消化不良和断奶后母猪发情效果差。
活动式母猪定位栏设计较合理,哺乳母猪定位栏的右侧隔栏可移动。母猪泌乳1星期左右,将右边隔栏移走,待分娩母猪进入时,重新安装。这种设计可克服矛盾,操作简单。仔猪体质强壮后,即使隔栏移走,也可避免被母猪踩压。母猪活动空间增大,提高基础代谢,避免发情异常,提供运动机会,避免被“禁锢”和胁迫式饲养,体现善待动物和动物福利理念。
生长育成猪栏设计与饲养员与猪只间的矛盾
饲养员与猪只间的矛盾长期存在。国内外专家对猪舍内温度、湿度、密度、通风等因素对生长肥育猪的影响研究透彻,但很少有人注意饲养人员进猪舍操作时人与猪之间所产生的矛盾。生长育成猪栏设计大同小异,国内外沿用同一模式。当饲养员进猪栏清扫时,栏内猪会一哄而上,咬扫把、咬饲养员裤腿作为玩耍,饲养员停下来大声诉骂,甚至踢打猪,影响饲养员工作效益、猪采食和休息,不利于动物福利。
便捷式生长育成猪栏设计通过多年摸索,认为饲养员通过猪舍两侧通道喂饲料效果较好。这种模式有两个优点:一是饲养员工作效率高,不受猪只干扰,可把粪车直接带进粪便区;二是猪采食、休息等不受饲养员影响,减少应激,有利于动物福利。当然,这种模式需要饲养员对猪进行细心调教,保证每只猪都在粪便区排便。
猪场建设与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
猪场建设应注重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在选址、设计、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环境影响,采用环保材料,减少污染。同时,推广生态养殖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能耗,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双赢。
据权威数据显示,我国猪场建设面积已达数百万亩,其中约80%的猪场存在环境污染问题。因此,加强猪场建设与生态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我国养殖业的重要任务。
猪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选址、设计、建设、管理等多个环节。科学规划、合理设计,是实现猪场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通过本文的介绍,相信您对猪场建设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欢迎用实际体验验证观点,共同推动我国养殖业的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