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养殖

育肥猪生长缓慢,八大原因成养殖难题

育肥猪生长缓慢的八大原因

猪场往往把饲养管理的重点放在对母猪、种猪或哺乳仔猪的管理上,而不重视对育肥猪的管理。如大部分猪场育肥猪舍设施最简单,饲料的营养价值也最低,有时甚至把发霉的饲料喂给育肥猪,这样就可能导致育肥猪生长速度缓慢和发病率提高。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八个方面。

育肥猪生长缓慢,八大原因成养殖难题

1. 母猪生产繁殖应激

仔猪初生重小,25-28日龄断奶重只有6-7.5公斤,严重影响后期的生长。

2. 没有过好补料关

仔猪在哺乳阶段没能及时补料,断奶后不能很好进食,仔猪白痢严重,个别猪场发病率达60%-80%,导致仔猪生长缓慢,发育停止。因此一般应在仔猪7日龄开始训练吃料,争取12日龄能补上料。

育肥猪生长缓慢,八大原因成养殖难题

3. 断奶应激

断奶仔猪采食量下降15%-20%,生长停滞,腹泻率达30%-100%,并发水肿病,抗病力下降,影响后期生长,严重的成为僵猪。

4. 饲料使用方法不当

配合饲料从混合好到喂完一般不要超过3天,有条件的猪场最好当天喂完,以保证饲料的新鲜度和适口性。保存时间太长,特别是阴雨天气,饲料易发热变质。另外,一些微量元素、维生素等也易氧化,从而影响饲喂效果。

5. 饲料营养不平衡

人为因素降低了后期饲料的生产成本,营养水平也随之降低,导致了猪的营养不平衡。比如能量和蛋白质水平不够,粗纤维含量不合理,实际生产当中,在生长肥育后期使用大量的纤维饲料,导致饲粮粗纤维过多,而影响了其它饲料的消化率,也阻碍了生长肥育猪后期的增重。

6. 生长肥育猪前期大剂量使用抗生素

在肥育猪前期生长过程中,生产者为了预防疾病,在饲料中长期大剂量的添加抗生素,这样虽然可以提高动物的抗病能力,但也会导致一些病菌产生耐药性,一旦这些细菌引起疾病,治疗起来相当困难,常常引起内源感染和二重感染,使机体免疫力下降,抗病能力降低,导致生长肥育猪后期生长速度减慢,料肉比较差。另外还可以引起猪烦躁不安、咬尾、咬耳、咬架、毛色变差等。

育肥猪生长缓慢,八大原因成养殖难题

7. 微量元素或重金属中毒

现代的养猪生产者多追求猪只的皮红毛亮,一味要求在饲料中添加高铜高锌,以实现养殖者和购买者的感官要求,殊不知这样不但对畜产品没有好处,而且还严重影响猪只的生长速度。

8. 疾病

引起猪只生长缓慢的主要疾病有:温和性及隐性猪瘟,伪狂犬,胃肠道疾病,呼吸道疾病等等;比如猪流行性腹泻主要侵害猪只的胃肠道,引起猪只腹泻不止,胃肠道吸收能力低下,甚至完全不能吸收营养,患猪日渐消瘦,最后衰竭死亡。另外寄生虫是导致猪不明原因生长迟缓的主要因素,表现为消瘦和生长缓慢,常见的主要有蛔虫和疥癣。

解决方案

生长肥育猪后期的生长速度慢,与生产者的主观意识、饲料原料质量、饲料使用方法、饲料能量水平、饲料营养水平、抗生素的使用、微量元素或重金属中毒、疾病等都有着重要的关系,无论哪一环节出现问题,都能或大或小地影响生长肥育猪后期的正常生长发育,从而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因此,在实际生产当中,以下是一些实用的解决方案:

1. 加强母猪管理

提高母猪生产繁殖质量,确保仔猪初生重和断奶重,降低应激反应。

2. 优化补料关

在仔猪哺乳阶段及时补料,提高断奶后采食量,降低发病率。

3. 减少断奶应激

采用科学断奶方法,降低断奶应激,提高仔猪抗病能力。

4. 优化饲料使用方法

保证饲料新鲜度和适口性,合理保存饲料,避免饲料变质。

5. 平衡饲料营养

根据猪的生长需求,合理搭配饲料营养,提高饲料利用率。

6. 限制抗生素使用

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产生耐药性,降低抗病能力。

7. 控制微量元素或重金属添加

根据猪的生长需求,合理添加微量元素或重金属,避免中毒。

8. 加强疾病防治

定期进行猪场消毒,加强疾病监测和防治,降低发病率。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解决育肥猪生长缓慢的问题,提高养殖效益。同时,我们也应关注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的双赢。欢迎用实际体验验证我们的观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1644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