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需防白肌病,健康养殖是关键
白肌病:养猪过程中的常见疾病
白肌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主要侵害新生仔猪,表现为骨骼肌和心肌等变形,肌肉呈现煮肉样或鱼肉样外观及肝脏变性坏死。了解白肌病,对提高养猪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一、发病症状
白肌病主要侵害2-3日龄的仔猪,窝发及全窝履没。发病前常见腹泻,继而便秘。发病后体温正常,运动障碍,后肢无力而不能站立。有的病猪脚蹄部、后肢关节、眼脸水肿,触之敏感,临死前口吐白沫,发出尖叫声。
二、防治方法
白肌病的诱发原因主要是营养失调,某些微量元素缺乏。以下是一些防治方法:
1. 加强怀孕母猪饲养管理,防止饲料营养失调,增加青绿饲料,提供丰富的维生素。
2. 产前预防:在母猪临产前20天、10天分别注射亚硒酸钠维生素E1-2毫升。
3. 添加亚硒酸钠维生素E:母猪怀孕期间,饲料中添加亚硒酸钠维生素E。
4. 切忌注射铁剂:仔猪有缺硒可能或怀疑白肌病的发生,切切不可应用铁剂,否则将诱发本病的大爆发。
三、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在养猪过程中,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建议:
1. 采用绿色饲料:选用无污染、无农药残留的绿色饲料,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2. 减少抗生素使用: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产生耐药性,保护生态环境。
3. 加强粪便处理:对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4. 推广循环农业:将养猪与种植、养殖相结合,实现资源循环利用,降低对环境的压力。
四、权威数据
据我国农业农村部数据,2019年我国生猪存栏量为2.5亿头,其中约5%的仔猪患有白肌病。通过科学防治,可以有效降低发病率,提高养猪效益。
五、解决方案
1. 建立健全养殖档案:详细记录每头猪的饲养、防疫、治疗等情况,便于追踪病情。
2. 加强养殖人员培训:提高养殖人员的专业技能,确保科学饲养。
3. 引进优质种猪:选择优质种猪,提高猪群整体素质。
4. 加强疫病监测:定期对猪群进行疫病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疫情。
六、预测与验证
在未来五年内,随着科学养殖技术的普及和生态保护意识的提高,我国白肌病的发病率将逐年降低,养猪产业将实现可持续发展。欢迎广大养殖户用实际体验验证这一观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