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母猪繁殖技术,提升养殖效益
作者:花艺匠心•更新时间:2月前•阅读20
品种为先
不同品种或品系间杂交所产生的第一代,比其双亲具有较高的生活力和生长强度,这就是杂交优势。我们可以选用瘦肉率高、生长速度快的长白公猪和大约克母猪杂交,生产出“长大”二元杂交母猪,其母性好、繁殖力强,窝产子12头左右,泌乳性能好,耐粗饲,适应性强,瘦肉率65%以上,是生产商品猪的优良母本。公猪可以选择台湾杜洛克,来生产纯正的洋三元,这样的三元猪增重快,不低于800克/天,饲料报酬高,达2.8~3.0∶1,从而大大缩短了育肥期,5个月出栏上市90千克的目标得以实现,降低了养猪成本,效益明显提高。
控制膘情
母猪过肥:产子数少,成活少,体重小,不均匀,而且拉稀严重,奶水差。母猪过瘦:胎儿发育不好,母猪产后很快消瘦,严重者发生产后瘫痪。如何来控制这个膘情?可以采用分阶段饲养的方式,从而为母猪的高产创造条件。
适时配种
小母猪第一次配种的月龄应该在7月龄~8月龄,体重约110千克,如何掌握适时配种的时机成为关键问题。
早期断奶
平均在28天~30天断奶,这样可以保证一头母猪年产2窝,或2.5窝,而且早期断奶后的母猪5天~7天绝大多数可以发情配种,受胎率在90%~95%之间。
淘汰更新
对老、弱、病、残、低产母猪应及时淘汰更新,一般年淘汰率为母猪群的25%~30%,并且及时补充后备母猪,保证猪群中老20%、中60%、青20%的合理母猪比例。
药物保健
困扰和造成母猪流产、早产、死产、弱产的几种疾病:猪瘟、细小病毒、伪狂犬病、蓝耳病、乙型脑炎。选用一些广谱、长效、有一定针对性的药物,如抗菌药、抗病毒药、抗原虫药、免疫调节剂、营养补充剂等。
通过以上措施,我们有望在母猪繁殖技术上取得突破,实现养殖效益的双丰收。
欢迎用实际体验验证观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