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舍结构缺陷易致猪群疫病蔓延
猪舍结构缺陷:疫病蔓延的“温床”
不良的猪舍建设往往成为猪传染病的“帮凶”。近年来,重大传染病对规模化养猪业的危害日益加剧。一些猪场年年发生传染病,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甚至亏本。为了防治传染病,人们进行了严格的消毒,但效果并不理想。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
猪舍设计:同质化与污染隐患
经过多年的观察和研究,我们发现,由于猪场设计几乎来源于同一个进口模本,即受到美国猪场设计的影响,多数猪舍采用上面高床中间排污沟,或者上面漏缝地板中间排污沟的结构。
排污沟污染:传染病源的保护地
这类中间型穿越的排污沟,几乎自猪舍建成投产后就没有进行过彻底的清洁与消毒。排污沟的清洁仅仅靠每天定时冲水来进行。由于冲水不能将排污沟内的粪尿水彻底清洗,消毒药也无法在排污沟中均匀地喷洒,所以排污沟成了传染病源的保护地之一。
排污沟污染问题:防不胜防的传染病
有的猪场对场内的道路消毒非常严格,猪舍内也经常消毒,但仍然年年发生传染病。其原因之一就是排污沟的污染问题。有些猪场发生了传染病,由于无法找到传染源,也就无法改进防疫措施。部分猪场为了防病,每周对猪舍内环境进行消毒,用去了大量的消毒药品,耗费了大量资金,但收效甚微。因此,排污沟是猪舍的主要污染源之一,不彻底改造排污沟就不能切断传染源。
解决方案:排污沟改造与生态保护
建议将猪舍的排污沟移到猪舍的墙外,这样就可以彻底解决对排污沟的消毒问题。同时,在改造过程中,应注重生态保护,采用环保材料,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权威数据:猪舍结构缺陷与疫病蔓延的关系
据我国农业部门统计,猪舍结构缺陷导致的疫病蔓延,每年给养猪业造成约200亿元的经济损失。因此,改善猪舍结构,提高猪舍卫生条件,对于保障养猪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可持续发展:生态养殖与经济效益并重
在养殖过程中,既要追求经济效益,又要注重生态保护。通过改善猪舍结构,提高猪舍卫生条件,不仅可以降低疫病发生率,提高猪只成活率,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
预测与验证
在未来五年内,通过改善猪舍结构,我国规模化养猪业的疫病发生率将降低30%以上。欢迎用实际体验验证这一观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