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养殖

猪痢疾诊疗:育肥猪健康保障关键

猪痢疾概述

猪痢疾是由猪密螺旋体引起的一种猪特有的肠道传染病,又称血痢、黑痢或粘液出血性下痢。临床上以消瘦、腹泻、粘液性或粘液出血性下痢为特征。剖检特征为大肠粘膜发生卡他性、出血性、纤维素性、坏死性结肠和盲肠炎。

猪痢疾诊疗:育肥猪健康保障关键
猪痢疾诊疗:育肥猪健康保障关键

猪痢疾的发病率很高,虽然死亡率不高,但一旦传入,大面积流行,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发病情况

2003年9月,某养猪场饲养的900头育肥猪开始零星发病,发病日龄多在70天~120天左右。以腹泻、血便、减食、体温升高为特征,开始1天死亡2头~4头,有的突然死亡。这批猪是10天前从1公里外的舍迁到这个大舍的,900头猪养在没有小区的大舍内,通风不良,一年前养过育肥猪。舍的前后均堆积粪便和垃圾。后经调查,以前此舍养的猪,发生过类似疾病。

猪痢疾诊疗:育肥猪健康保障关键
猪痢疾诊疗:育肥猪健康保障关键

临床症状

猪痢疾的主要症状是轻重不同程度的腹泻。最急性病例,个别的无症状而突然死亡。多数表现食欲减少或不食,剧烈下痢,粪便开始常呈黄灰色软便,随即变为水泻,内有粘液和带有血液或血块。此时病猪精神沉郁,肛门松弛,排便失禁,腹围紧缩,弓腰腹痛,眼球下陷,呈高度脱水状态,全身战栗,往往在抽搐状态下死亡。

剖检变化

急性病死亡的猪营养状态较好,可见卡他性或出血性肠炎,结肠及盲肠粘膜肿胀、出血,肠内容物稀薄,其中混有粘液、血液,呈酱色或咖啡色。直肠粘膜增厚,严重的见有出血点。病变主要在大肠,大肠壁和大肠系膜充血、水肿。

诊断

根据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实验室检查,综合诊断为猪痢疾。

防治措施

治疗:挑选病猪,肌肉注射痢菌净,按5毫克/千克体重1次,每日2次,连用3天~5天。在饲料中加入氟苯尼考,按200克/吨饲料,连用7天。对假定健康群,全部用药物预防,每吨饲料加痢菌净50克,连用5天,再用氟苯尼考,每吨饲料加100克,连用7天。

预防:严禁从疫区引进种猪,必须引进种猪时,要严格隔离检疫一个月;在无本病的地区或猪场引进。一旦发生本病,最好全群淘汰,对猪场彻底清扫和消毒,并空圈2个月~3个月,经严格检疫后,确认无此病方能再养猪。

猪痢疾诊疗:育肥猪健康保障关键
猪痢疾诊疗:育肥猪健康保障关键

小结

猪群一旦感染此病,必须早诊断,早用药物治疗和预防,对用具、猪舍、环境要彻底消毒,处理好污染的垫草及粪便。发病时正值9月初,连续降雨,舍内潮湿,气温下降,舍内通风不良,又赶上迁舍,诸多应激因素,促使猪群发病。

预测与验证

随着养殖业的不断发展,猪痢疾的防治将成为养殖户关注的重点。预计在未来几年内,猪痢疾的防治技术将得到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为养殖户提供更加有效的解决方案。

欢迎用实际体验验证观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1635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