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母猪饲养管理,提升产仔效率
一、选择优良品种的种猪
选择优良品种的种猪是提高母猪产仔率的关键。种猪应具备品种特征,外型符合母猪标准,乳头6-7对且分布均匀,四肢强健,性情温顺。福建省的福州黑猪、莆田黑猪和福安花猪等地方品种,以及引进的太湖猪,均具有适应性强的特点,成熟早,产仔多,与杜洛克等引进母猪杂交效果显著。后备母猪应在体重、年龄达标,且发情2-3次后进行配种,避免早配。
二、仔猪提早断奶
早期断奶有助于母猪早发情、早配种,提高产仔胎数和产仔数。通过科学方法激活仔猪消化腺发育,锻炼胃消化功能,实现提前断奶。具体做法是,在仔猪7-8日龄开始调教诱食,使用大康地311S或311乳猪料,训练仔猪吃乳猪料。28日龄时,采用逐渐断奶法,将母猪转移到空怀舍,仔猪留在原栏,吃原乳猪料并适当控料,提供有机酸、酶制剂、电解多维等,防止生长受阻,加快消化器官发育。
三、适时配种
公母猪适时交配是决定母猪受孕和产仔数的关键。大部分母猪在仔猪离乳后7天就有发情现象,健壮母猪可能在离乳3-4天后发情。离乳后3天开始检查发情情况,或将公猪驱赶至母猪舍附近刺激发情。对于10天后仍不发情的母猪,可采用混合饲养、减料或注射催情药物等方法刺激发情。配种时间要根据品种、年龄和个体差异灵活掌握,地方猪种早配,引进猪种晚配,杂种猪适中。采用重复配种法,即配种后10小时用另一头同品种公猪再配一次,提高受胎率和产仔数。
四、母猪配种前的补料
母猪断奶后3-10天发情,此时可配种。在配种10天前应给予额外饲料,如每日供给2公斤饲料,改为3公斤,增加排卵数目与质量,提高受精率和促进受精卵发育。
五、保持良好的环境
良好的环境是仔猪健康生长和良好发育的保证。环境因素包括温度、湿度、通风、饮水、饲料、猪群密度和调教方法等。猪舍要冬暖夏凉,夏天不超过29℃,冬天不低于23℃,湿度范围为60%-80%,自然通风良好,防止贼风袭击。提供充足的清洁饮水,加少许柠檬酸等益生菌预防腹泻。合理搭配饲料,清除食槽剩料,防止饲料霉变。通过调教,使仔猪养成采食、排便、睡觉三定位的习惯。
此外,根据仔猪免疫程序做好预防注射,定期驱除体内外寄生虫。
结论
通过优化母猪饲养管理,我们预测在未来的养殖过程中,母猪产仔效率将显著提升,同时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保护的和谐发展。欢迎您用实际体验验证这一观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