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养殖

复养猪场安全生产,关键在细节管理

当前养猪环境分析

复养猪场安全生产,关键在细节管理
复养猪场安全生产,关键在细节管理

 在2019年下半年,众多猪场因非瘟疫情遭受重大损失,随之而来的复产工作亦步履维艰。然而,由于病毒携带、猪场环境污染等因素,复产后的生产性能仍然低下,非瘟疫情时有反复,使得猪场难以抓住市场红利。

 猪场复养的几种模式

  1. 利用耐过的种猪和三元母猪进行复产;

  2. 全面清场,场内严格消毒,引入阴性二元或三元母猪开始复产;

  3. 新建猪场引入阴性猪开始生产。

 无论采取何种模式,猪场仍陷入“非瘟—拔牙—逐步稳定—散发病例—生产成绩差— 发生”的循环。

 猪场复产发生非瘟的主要原因

  1. 唾液和血液检测无法完全确定猪群的真实带毒情况。哈兽研监测结果显示,曾经出现种猪发病的猪场,复养后虽然某些猪只表现出完全健康,但屠宰场跟踪结果显示17.2%的猪只屠宰检测呈阳性,表明隐性带毒猪的存在,成为猪场非瘟防控的难点;

  2. 白瓶苗的使用导致非瘟弱毒株的人为扩散,既导致猪群生产性能下降,也给猪场猪群带来长期带毒的隐患;

  3. 多地暴雨洪水,洪水所到之处,场外大环境中的埋点、污染点,场内易忽视的污染死角,沉渣泛起,导致场外传入、场内扩散频发;

  4. 大部分经历非瘟的猪场一年多时间里无法完善其生物安全漏洞。

  复产背景下安全生产方案

复养猪场安全生产,关键在细节管理
复养猪场安全生产,关键在细节管理

  坚守并持续完善生物安全,防止外界强毒进场,关键点如下:

复养猪场安全生产,关键在细节管理
复养猪场安全生产,关键在细节管理

  1. 严把引种关,对种猪必须进行抗原和抗体检测,且抗原、抗体检测双阴性种猪才能进场;

  2. 抓好卖猪这一高风险环节的管理工作,设立中转车以及卖猪中转场,严禁外来拉猪车进入甚至靠近本场区域,调查表明70%以上的传入均是卖猪环节所导致;

  3. 做好人员管理,外来人员、外出返场人员进场消毒、隔离环节严格细致;

  4. 集贸市场是重大污染点,从市场采购的所有物品需严格消毒检测后方能入场,能浸泡的物资尽量浸泡,不能浸泡的必须有足够的熏蒸时间。

  异常猪的处理

 出现发热、厌食、精神沉郁等异常状态的猪只,尤其是在重点易感猪群,按照非瘟防控预案紧急拔牙,及时隔离和淘汰,对于疑似问题猪宁可错杀不可放过,确保剩余大群体安全。不可依赖检测而贻误最佳拔牙时机,造成大面积扩散。

 激发和持续提升猪群抵抗力

 提高猪群自身抵抗力,种猪群全群添加康之源4kg/t,两周后降至2kg/t持续使用,试验表明康之源使用45天后,可以达到猪群转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1620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