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猪场配种技术,提升养殖效益
一、猪场配种工作的重要性
猪场的配种工作是其生产活动的起点,对养殖效益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原种猪场的配种操作具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规律,其管理与其它猪场存在较大差异。
二、原种猪场配种工作的特点
1. 特定性
我国原种猪场规模一般在300-500头,具有20多个血缘,因此每次断奶可供配种的对象相对稳定,数目在20头左右。
2. 组织协调性
原种猪场配种工作具有严格的组织协调性。以300头规模种群为例,为充分利用设备,一般设计80套产床,产房产床可供利用。
3. 方向性
原种猪场配种工作具有明确的方向性,为保障种猪的选育选配,控制近交系数,一般采用“一对一”或“一对一加后备一”的方式进行,严格控制随意配种。
4. 精液要求高
原种猪场的精液保存要求不低于3天,甚至要求5天到1周,这就要求精液品质和稀释的要求提高。
三、原种猪场的配种要求
1. 明确系谱
原种猪场要求保留不低于4代的系谱资料,并按照系谱确定猪只系谱,每头猪都要求明确的系谱资料。
2. 明确育种方向
原种猪场有育种计划,每个猪血统有自己的特点,原种猪场必须根据自己的育种目标,制定育种计划和选配方案。
3. 明确配种数量
一是要明确可配种群体的数量,二是目标配种数量,要求最多可以配种多少,不能盲目配种。
四、原种猪场的配种管理操作
1. 设配种管理人员
原种猪场要设配种管理人员,主要负责制定配种计划,监督配种工作实施,协调控制生产,检查配种工作。
2. 分析猪群系谱
对猪群系谱进行分析,确定血缘代表公猪的育种值和血缘特点,确定母系的繁殖性状,实施猪只定位。
3. 摸清配种环节猪群
每月月底摸清下月即将进入配种环节的猪群,包括数量、耳号、系谱、特点,正确估计配种分娩率,建立待配猪群。
4. 制定配种计划
根据育种要求与设计,按照血缘与猪只特点,进行配种配对,做好配种计划。
5. 加强现场管理与监督
注意配种人员是否按照配种计划进行配对配种,注意配种进度,当待配群体较大时,应该控制进度。
6. 加强配种和妊娠管理
确保流产和空怀在正常范围内,确保配种目标实施。
7. 统计和分析配种工作
加强对配种工作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工作,每月配种结束后应该对配种工作进行。
8. 统计和分析育种数据
对育种数据加紧统计和分析,对各种遗传性状仔细评估,检查配种工作的有效性。
9. 建立配种管理考核体制
建立完善的配种管理考核体制,将配种工作、育种工作、管理工作与劳动收入挂钩。
五、小结
只要建立了配种管理体系,有了可供考核的操作方案,只要加强配种管理,原种猪场可以实现生产效益、设备利用率协调最大化,同时保证育种目标的实现。
创新猪场配种技术,提升养殖效益,探索生态养殖新路径。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猪场配种技术将更加成熟,为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欢迎用实际体验验证观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