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新生仔猪死淘率,防三害
仔猪出生后,死淘率问题严重
仔猪出生后,绝大部分猪场在非疫病爆发状态下,产房阶段的死淘最高,达到5%以上,在非洲猪瘟背景下,问题更为严重,很多猪场产房阶段的死淘达到10%以上,尤其是新生仔猪5日龄内的死淘,占到产房阶段死淘的70%左右,常常出现饿死、压死、腹泻、消瘦僵残等问题。
主要原因分析
笔者近期走访了几个集团公司的10多个猪场,发现主要原因如下:
1. 粗糙接产操作
为了提高人均效率,产房岗位配置偏紧,加上员工的轮休,常常一个单元平均只有一个不到的员工进行相关工作,且由于封场和扩建的关系,猪场的老员工严重不足,绝大部分为新员工,各项操作不熟练,对接产的重要性认知不足。
2. 仔猪活力不足
当前是我国有史以来最多一胎母猪阶段,且三元母猪占比达到50%左右,三元母猪产仔数相对二元母猪更少,一胎母猪容易出现难产情况,为了防止一胎母猪难产,怀孕后期营养不足,攻胎时饲喂量少甚至不攻胎,导致仔猪初生重偏轻,初生重在1公斤左右仔猪比例明显增加,吸允力不足、抵抗力低下,导致更多死淘。
3. 母猪母性下降
由于一胎母猪相对产道更窄,产仔时痛疼剧烈,更容易难产,产道损伤更大,继而发生子宫炎,且常常出现母猪乳腺发育不良,皮肤更敏感,仔猪吃奶时痛疼,加上一胎母猪哺乳期采食量更低,加重奶水质量下降的程度,如果产后护理不到位,母猪产后的食欲、炎症很难恢复,奶水越来越差,母猪自己不舒服,母猪的母性就会大幅度降低,仔猪腹泻和压死的情况就大大增加。
解决方案
所以,当前猪场在非瘟背景下,如何有效解决此类问题,个人认为,还是要抓住关键问题,做好相应管理。
1. 监控母猪产程,及时发现母猪难产产程长问题,有效解决,仔猪出生后,尽量擦干仔猪全身,灌服动能
2ml,提升仔猪活力,并辅助仔猪吃到第一口初乳;
2. 及时调栏,根据母猪的带仔能力,在6~24小时之间进行合理调栏,尽量减少调栏的次数和调栏仔猪的数量,关键是护理好母猪,让每个母猪的带仔能力强;
3. 做好仔猪调教,3日龄内仔猪在母猪喂料前,把仔猪关入保温箱,等母猪吃完料躺下后,放出仔猪吃奶,尤其注意调控好产房环境温度,控制在22摄氏度左右;
4. 针对乳房炎母猪和带弱健仔母猪进行推注催奶,疏通母猪乳道,确保仔猪吃好初乳,有效护理好母猪。
效果评估
通过多个规模猪场的课题研究,强化以上几个实效动作,产房仔猪死淘,尤其5日龄内仔猪死淘,能降低50%左右,明显提升产房成绩。
强烈建议强化培训,监控考核,落实执行,对母猪的利用率和繁殖成绩,以及仔猪成活率、断奶重等都大有裨益!
降低新生仔猪死淘率,防三害,提高养殖效益。通过科学管理,我们可以实现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欢迎用实际体验验证观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