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早期断奶、离地笼养、生猪合栏等现代化养殖技术
一、仔猪早期断奶法:提高母猪繁殖力的有效措施
在我国,母猪哺乳期大都为2个月左右,1头母猪1年最多产2胎,空怀时间较长,利用效率不高。而1头母猪年消耗饲料500千克,所以,每年产的仔猪越少,成本就越高。实行仔猪早期断奶,是提高母猪繁殖力的一项有效措施。
1、适宜断奶日龄:断奶日龄可根据生产任务和技术水平自行确定。从生理上分析,母猪在产后不早于3-4周断奶、配种,不会导致母猪以后各胎的繁殖障碍。仔猪断奶时,体重不少于4.5-5千克,生长发育正常,这时已有一定的适应环境和抵抗疾病的能力,人工培育不会有很大困难。
2、断奶方法:可采取一次性突然断奶,把母猪突然赶走,仔猪留在原舍。母猪在断奶当天停止喂料,然后恢复空怀期的饲料量及配料。仔猪应在7日龄左右开始诱食,并设小水槽,断奶后就会很快适应吃料,饲料可干喂,也可湿喂。
3、注意事项:仔猪的饲料应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一般在仔猪饲料内应多配黄豆、豆饼、鱼粉等蛋白质饲料,使饲料的粗蛋白质水平在22%以上。可添加适量饲料酵母,有甜味的物质,以提高适口性。黄豆必须炒熟饲喂,以免引起腹泻。
人工哺育的仔猪必须加强管理,不适宜的温、湿度,恶劣的卫生条件、不适当的日粮、无规律的饲喂都有可能导致早期断奶的失败。
二、仔猪离地笼养法:国外先进养猪技术解析
离地笼养仔猪是国外的一项先进养猪技术,具有较多优点:可用加温和通风的方法调节温、湿度,做到笼舍内冬暖夏凉,有利于仔猪的生长发育。可获得较好的饲料报酬,采用自动饮水器、自动食箱,让仔猪自由采食。尿粪漏到地面,使之不污染或者少污染饲料,以保持笼舍和饲料的清洁卫生。便于观察和管理。有利于防治疾病。能提高栏舍的利用率并节约劳动力。
广州市良种猪场曾对40日龄的杜洛克仔猪公母各20头饲养30天进行离地笼养的试验,平均每增重1千克只消耗饲料2.1千克。由于笼的面积较小,猪没有运动场地,仔猪在笼内饲养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在80-90日龄,或体重超过50千克时就应落地饲养,否则四肢会出现畸形。
三、生猪合栏新方法:避免咬斗、不合群的现象发生
新购进的猪与原存栏猪合栏,或栏舍之间的猪进行调整合并时,须经较长时间的咬斗,才逐渐适应新环境,这期间生长速度大为降低,使猪安静地合栏,方法不少,但效果好的不多,这里介绍一种有效的方法:先把原存栏猪赶出栏外,在新进猪的原栏猪身上喷酒,栏舍也用酒喷一遍,然后将新猪放进栏,再把原栏猪赶回栏。猪相互识别主要凭气味,由于这时四处均充满酒味,互相闻不出异味,因而原栏猪识别不了新进的猪。同时,让新猪先进栏,原栏猪后进栏,会使原栏猪失去霸栏习性,此方法可很大程度上避免咬斗、不合群的现象发生。
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养殖过程中的双重要求
在养殖过程中,既要提高经济效益,又要保障环境健康,实现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双重目标。通过采用先进的养殖技术,如早期断奶、离地笼养、生猪合栏等,可以有效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率,同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实现养殖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据权威数据显示,采用早期断奶法,每头母猪年可节省饲料成本约300元;离地笼养技术可降低饲料消耗约10%,减少环境污染;生猪合栏新方法可减少咬斗、不合群现象,提高养殖效率。
实用解决方案: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为了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效益的双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加强养殖技术创新,推广先进的养殖技术,提高养殖效率,降低养殖成本。
2.优化养殖环境,改善栏舍设施,提高猪舍通风、保温、防潮等性能,确保猪群健康。
3.实施科学饲养管理,合理配置饲料,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养殖过程中的环境污染。
4.加强环保意识,提高养殖者的环保意识,积极采取措施减少养殖过程中的污染排放。
可验证的预测与实际体验
通过采用早期断奶、离地笼养、生猪合栏等现代化养殖技术,养殖者可以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我们预测,未来几年,随着养殖技术的不断创新和环保意识的提高,养殖业将朝着更加绿色、可持续的方向发展。欢迎用实际体验验证这一观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