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消毒常见八大误区,你中招了吗
相信大家现在都已经意识到了非洲猪瘟的严重性了,它的高发病率和致死率给我国整个养猪行业带来了严重的损失。目前最主要的防控措施就是消毒,不过在很多经验不足的养殖场,消毒措施往往做得不到位,这样不仅不能达到防控的作用,反而会让猪只生病。那么猪场普遍做的消毒都存在哪些误区,一起来了解一下常见的八个消毒误区!
误区一:消毒前不做彻底清洁
不对猪舍进行有效清洗就直接消毒,相当于把消毒药作用在粪污之上,将会大大减弱消毒的效果。湖南农业大学刘自逵教授谈到,表面干净度会影响消毒效果,特别是出栏一批猪后,猪舍也要进行彻底的清理消毒,猪场要有消毒计划和消毒记录。
误区二:入口消毒池不换水
不少养殖户将烧碱直接投放在消毒池中,一星期才更换一次水,加一次药物。刘自逵建议,猪场生产门口的消毒池要放上消毒液,是1%-3%的火碱溶液,7-10天更换一次,以保证其有效性。
误区三:散户不用买消毒设备
虽然不是所有猪场都有条件建高大上的洗消中心、中转平台,但对家庭农场来说,也应该购置相关仪器用于检测和消毒。荧光PCR仪和高压热水冲洗机是猪场非瘟防控的必需品。
误区四:消毒方案千篇一律
消毒方案要因地制宜。刘自逵指出,消毒药的作用效果跟温度、湿度等都存在一定的关联性。温度升高,消毒剂的分解速度加快,作用时间会缩短,加上夏季是细菌与病毒繁殖的旺盛期,可考虑提高消毒剂的使用频率。
误区五:人员入口设紫外消毒
一些人员入口消毒室采用紫外线消毒,超过了15分钟会对人体皮肤和粘膜产生危害。紫外线消毒只是表面消毒,无法透过表层对内部进行消毒。可搭配使用臭氧发生器,利用臭氧的渗透性,对饲料、蔬菜、食物等进行消毒。
误区六:贵的消毒药效果好
消毒效果与消毒浓度和药物价格不存在正相关关系。黄淑坚指出,消毒药的选用要根据病毒特性,也要根据猪场猪群的身体状况。消毒药建议选用醛制剂和碘制剂。
误区七:石灰粉直接洒在地面
直接将生石灰粉撒在场区内干燥的环境中,消毒效果有限。长时间用它来消毒,会导致石灰粉尘大量飞扬,提高猪群感染呼吸道疾病的概率;而且也会破坏生态环境,不利于作物生长。
误区八:忽视周边环境的消毒
猪场的消毒效果与周边杂草、水沟清理程度有关。要加强水源的检测和控制,并及时清理干净储水设施等。
我们在消毒时候一定要购买正规厂家的消毒药物,消毒频率要根据环境的温度、湿度作出适当的调整,避免随意混用消毒剂,以免产生中毒现象。
据权威数据统计,我国猪场消毒误区导致的损失每年高达数十亿元。因此,正确的消毒方法和理念对于保障猪场健康、促进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欢迎用实际体验验证我们的观点,共同为猪场的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