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养殖

母猪批次化生产提升养殖内外安全防控水平

母猪批次化生产在养殖内外安全防控方面的优势

由于非洲猪瘟的传播途径多样化,所以生物安全防控对猪场来说是重中之重,只有在无非洲猪瘟的前提下才能保证猪场能够存活,批次化生产管理既有利于猪场外部生物安全,也有利于猪场内部生物安全,这样从根本上保证了猪场生产效益。

母猪批次化生产提升养殖内外安全防控水平

有利于生物安全防控

1、有利于猪场外部生物安全防控

非洲猪瘟当下,生猪产业面临巨大的挑战,疫苗上市遥遥无期,行业复产也由于非瘟一轮又一轮的侵袭导致信心不足,但目前猪肉严重缺乏导致价格远高于非瘟爆发前的价格,已经严重影响全国人民对猪肉的美好向往,急需行业在成功防“非”前提下快速恢复产能,满足我国居民对猪肉的正常消费。

经过两年多的抗“非”斗争中,我们发现,非洲猪瘟主要是通过人流、物流、车流传播的,因此我们要尽量减少人员、物品、车流的流动。批次化生产特别是多周批生产模式,猪群集中出栏可以降低猪场与外部运猪车辆的接触频率,减少因卖猪频率而带来感染非洲猪瘟的风险。批次化生产还可以安排员工集中休息和集中返场,人员的隔离、检测、沐浴、更衣、出入场的时间集中,监管执行可以做的更到位,提高工人的福利和满意度,也有助于猪场非洲猪瘟的防控。猪场实施批次化生产管理后,由外部导致非洲猪瘟传入到猪场内的几率大大降低,同时也有助于对场外进行更充分、更彻底的消毒工作,从而降低猪场非洲猪瘟病毒环境载量。

2、有利于猪场内部生物安全防控

实施批次化生产管理,可使母猪繁殖状态同步化,从而可以保证栏位有足够的时间消毒、空栏和干燥,有利于卫生管理。猪舍环境、饮水质量、运输车辆及饲料质量等都与病原传播存在紧密联系,因此在实施批次管理过程中,也需注重生物安全的实施。

对于内部生物安全,产房生物安全是最关键环节,也是猪场内部生物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产房内部生物安全的核心在于重视并做好产床局部生物安全。降低人员和物资进出产床的频率,可以有效提高产床的生物安全水平,减少病原微生物进入产床以及在产床扩散的情况。那么实施精准批次化生产便可实现完全“全进全出”生产模式,这样便可以对猪舍进行彻底清洗、消毒,降低病原载量,从而使产房母猪和仔猪最大可能避免病原侵入。全进全出的生产模式是规模化猪场批次间减少疾病交叉感染最有效办法,可以大幅度减少猪场传染病和寄生虫发病率。

母猪批次化生产的实用解决方案

为了提高母猪批次化生产的效益,以下是一些建议:

母猪批次化生产提升养殖内外安全防控水平

1. 建立完善的批次化生产管理制度,明确各环节的操作流程和责任分工。

2. 加强猪舍环境控制,保持猪舍清洁、干燥、通风良好。

3. 优化饲料配方,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饲料成本。

4. 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员工对生物安全防控的认识和操作技能。

5. 定期对猪场进行消毒,降低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风险。

母猪批次化生产实现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母猪批次化生产不仅有利于提高养殖效益,还能保障环境健康。通过优化养殖模式,减少抗生素和化学药品的使用,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同时,通过提高饲料利用率,减少饲料浪费,降低养殖业的碳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

母猪批次化生产提升养殖内外安全防控水平

结论

母猪批次化生产在养殖内外安全防控方面具有显著优势,通过实施批次化生产管理,可以有效降低非洲猪瘟等疫病的传播风险,提高养殖效益,实现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欢迎用实际体验验证观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1602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