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养殖

母猪采食量低因饲料、环境或健康,调饲料、改善环境、防病增食

母猪哺乳期采食量影响因素分析

母猪哺乳期采食量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以下将一一分析并提供建议。

母猪采食量低因饲料、环境或健康,调饲料、改善环境、防病增食

产前采食对哺乳期间采食量的影响

怀孕最后2-5周高采食量对哺乳期间采食量无影响,而整个怀孕期间高采食量会造成母猪哺乳早期采食量低。

怀孕期采食对哺乳期间采食量的影响

怀孕期间和哺乳期间采食量存在一定相反关系,怀孕期平均每天2.25kg采食量基础上增加0.5kg,会导致哺乳期间每天采食量减少1kg,初产母猪体现更为明显。

环境温度对采食量的影响

母猪最适宜温度为15-24℃,在适宜范围内每变化1℃则哺乳母猪每天采食量减少100g;而高于适宜范围时,每变化1℃就会减少0.5kg采食量。

饲料的干湿度对采食量的影响

水和饲料比例达3:1,母猪采食量会增加10-15%,因此应提供充足、清洁、温度适宜的饮水。

饲料形状对采食量的影响

颗粒料比粉料采食多,但湿拌后无差异。

饲料粒径大小对采食量的影响

饲料颗粒太细虽然增加消耗吸收率,但会增加胃溃疡几率,大颗粒饲料可能会增加母猪采食量,一般适宜的饲料粒径范围为800-900微米。

光线对采食量的影响

关照达16小时或以上可增加采食量。

湿度对采食量的影响

略高于适宜温度范围时,适当提高湿度可利于猪通过鼻子散热降温,从而增加采食量,但湿度必须在适宜范围内,否则会增加热应激。

供需关系对采食量的影响

不同哺乳阶段,1-7天采食量控制在3-5kg;以后随仔猪需求增加而增加采食量,尤其在18-21天产奶量达高峰时;同时母猪带仔数量也会影响奶水量需要而影响采食量。

母猪采食量低因饲料、环境或健康,调饲料、改善环境、防病增食

蛋白水平对采食量的影响

当哺乳期饲料蛋白含量超过20%,室温超过25℃时就会导致采食量减少。

母猪产前背膘厚度对采食量的影响

肥胖母猪会动用妊娠期积累脂肪以减少采食量,超过25-27mm背膘后会比18-20mm背膘厚母猪采食量减少2.5-5.0%。

健康状况对采食量的影响

健康状况不佳势必会影响采食量。

产仔过程对采食量的影响

母猪产仔是高疼痛、高应激的过程,产仔时间过长,滞产或难产,导致母猪代谢紊乱甚至危及母猪生命,致使采食量下降。

仔猪护理对采食量的影响

仔猪的吮乳刺激会影响哺乳母猪早期采食量,因此科学的仔猪护理行为势必会干扰吮乳刺激而影响母猪采食。

便秘对采食量的影响

如饲料中纤维素过少,或饮水等其它原因造成便秘会导致采食量减少。

饲喂频率对采食量的影响

炎夏,选择温度较低时喂食,增加饲喂频率,可增加日采食量。

母猪采食量低因饲料、环境或健康,调饲料、改善环境、防病增食

霉菌毒素对采食量的影响

霉菌毒素会影响饲料适口性甚至损伤消化道引起呕吐、拒食而影响采食量。

母猪体型对采食量的影响

相对而言,体型瘦小、头胎母猪与强壮母猪和老母猪比采食量会减少15-20%。

后备培育对采食量的影响

母猪后备阶段胃肠功能锻炼,胃容积大小决定其以后采食量。

本文从饲料、环境、健康等方面详细分析了母猪采食量低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关注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通过科学养殖,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保障环境健康。欢迎用实际体验验证观点,共同为生态养殖贡献力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1595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