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改扩建需全局规划,打造高效农业养殖模式
许多小规模养猪场在扩建过程中缺乏整体规划,导致猪舍配比混乱、工人操作难度大、劳动效率低,最终以失败告终。
猪场运行是否正常,关键在于各生产车间的布局是否合理,生产操作是否方便。若布局不合理,猪场运行将无法正常进行。
猪场栏舍布局的合理性与计算
栏舍布局合理是指每个生产阶段的栏位配套必须一致。
以每头母猪每个生产周期进行分解,需在配种定位栏内定位饲养30天左右、产房35天+7天、怀孕栏85天;保育以小栏为好,10头左右一个栏位,一批保育猪在保育栏饲养30—40天,每栏每年可周转8次,可对应3.33头正常生产母猪;育肥舍以每栏饲养10头,90天出栏,年周转4次,可对应1.7头生产母猪。
因此,每头生产母猪一个生产周期需要0.25个定位栏、0.58个怀孕栏位、0.3个产房、0.3个保育栏、0.6个育肥栏。若饲养规模达100头生产母猪,则相应需要建成25个定位栏,58个怀孕栏,30个产房,30个保育栏,60个育肥栏。
改扩建栏舍的考虑因素
改扩建栏舍必须考虑到现有栏舍的改造问题,根据实际情况来判断建什么栏位。新建猪舍不要所有栏舍所有生产流程都涉及,最好只建最需要的生产车间。根据猪舍改造的难易度,新建猪舍应优先考虑产房和保育房的建设,充分利用改扩建的机会使不同的生产环节分开。
另建议将生产区、生活区、办公区分开,场内还需添设粪便处理设施和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设施。
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在猪场改扩建过程中,我们要始终坚持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通过优化养殖模式,提高养殖效率,降低环境污染,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解决方案
1. 全局规划:在猪场改扩建前,进行全面规划,充分考虑猪舍规格、布局、生产流程、生产工艺、供水供电供暖通风等因素。
2. 生态化改造:采用生态化改造技术,降低养殖过程中的环境污染。
3. 智能化管理:引入智能化管理系统,提高养殖效率,降低劳动强度。
预测与验证
随着我国养殖业的快速发展,猪场改扩建将成为养殖企业提高效益的关键。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猪场改扩建将实现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双赢。欢迎您用实际体验验证这一观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