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养猪系统化:智能监控
丹麦养猪系统化:智能监控
丹麦,这个北欧国家,以其独特的养猪系统化模式,成为了全球养猪业的典范。本文将从多个方面介绍丹麦养猪系统化的特点,以及如何通过智能监控实现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严格控制饲养总量
丹麦严格控制了饲养总量,其法律规定每公顷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只能饲养1.4个动物单位。丹麦的野猪已在19世纪初被扑杀灭绝,猪场周边方圆数千米均为天然隔离带,空旷的原野为农场提供了先天的防疫条件。
以严格的审批制度提高养猪的准入门槛
丹麦养猪业采取历史沉淀形成的“农业合作社”模式,将整个产业链分为种猪、仔猪和肥猪养殖以及生猪屠宰四个部分。如果农场主想要养猪,需先加入协会、严格培训后才能持证上岗,由农场主向协会提出养猪申请,协会综合评估后分配给农场主可饲养的类型及其规模。
等级森严的SPF生物安全制度
丹麦自1971年开始实施SPF计划以来,目前丹麦核心群母猪和扩繁群母猪99%为红色SPF群,每月进行血样抽测。73%的生产群和39%的肥猪群为蓝色SPF群,每年进行血样抽查。每年重新评定后发放SPF认证,SPF认证意味着该农场都是按照最严格的规定进行检疫隔离、定期检验的。
国境边界设立运猪车清洗站
丹麦农业食品委员会在国境边界上设立了多个认证的运猪车清洗站,这些运猪车都在丹麦农业食品委员会登记备案,并采用GPS定位系统进行监控。所有入境的运猪车辆必须经过严格清洗、消毒合格领取合格证后才准进入丹麦的农场。
死猪统一处理、避免流通
丹麦法律明令禁止随便丢弃死猪,否则会受到环保、卫生和食品监管部门的重罚,猪场会信誉扫地。农场主须按照管理部门的要求,把死猪尸体放在统一规格的塑料箱子里,冷冻后储存,专业的回收公司会定期上门回收死猪,用于制造生物柴油、工业油脂、洗涤用品或其他动物的饲料等。
内部农场层面——科学严谨的防疫制度及其细节设计
丹麦猪场的管理较人性化,使员工能够严格遵守生物安全防疫规定。每天9点上班,下午15点开车回自己家,中间有两次短暂的茶歇,吃自己带的便当。在SPF场很少见到丹麦籍员工,8小时基本都在按固化的流程按部就班工作,劳动强度比国内大。
丹麦养猪系统化:智能监控,不仅实现了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还为全球养猪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智能监控将成为养猪业发展的新趋势。
欢迎用实际体验验证观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