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中药保健误区多,你中招了吗
中药保健在猪场养殖中的应用与误区解析
养殖企业已意识到中药保健的好处,但由于对中药药理及猪各阶段生产需求不太了解,造成中药保健时用药目的不明确,甚至盲目用药等现象严重。
一、针对性不强,盲目用药
例如,在生产中很多猪场用“清瘟败毒散”给猪群保健,并且是全群定期添加,这种做法有一定道理但不完全合理。根据清瘟败毒散的药理作用,在至阳转至阴季节效果比较明显,但在至阴转至阳季节使用就不太合适了。建议猪场应根据猪只生产各阶段需求出发,有针对性的合理用药。
二、简单累加,配方不合理
出于成本及现货供应短缺的限制,很多养殖企业为避免化药保健带来的危害,改用中药保健或中药、西药交替预防保健的措施,基本处于最简单的初级阶段,技术上利用中药“地标”改“国标”的简单复方配制而成。无论是原料药质量,加工过程,用药目的,用药剂量,还是用药时间,很难达到预期目的,更难发挥中药保健应有的效果,只是心理安慰而已。
三、对中医药认识不科学客观
近年来自日本、韩国等国家的植物萃取技术,对中药的应用与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是目前畜牧行业热炒“提取物”概念的推手,由于中药文化博大精深,药理完全不同于现代西方医学理论而自成一体。中药讲究复方制剂,且大复方中有小复方,绝非一两种成分所能解决的。现阶段中药散剂更符合中医理论体系,效果也更加确切。
四、用法不科学,用量不足
很多规模养殖企业在使用中药保健过程中由于无法准确掌握用药量,对中药药性理解不透,常常采用短期、小剂量脉冲式给药。虽然起到一定的保健效果,但由于时间短、剂量少,猪只吸收和利用的有效成分低。遇到大的疫情或野外强毒时,保健效果依然不明显,中药保健需要达到的目的是在周边发生疫情时,贵场能够安然无恙而不只是比别人损失小而已。
根据中国农业大学畜牧兽医学院的研究,中药保健在猪场养殖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但关键在于科学合理地使用。通过本文的分析,相信养殖企业能够更好地认识中药保健的误区,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实现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欢迎用实际体验验证观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