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养殖

脱霉剂发展史悠久,尚无最有效者

霉菌毒素的分布

霉菌毒素是一种广泛存在于饲料和原料中的毒素,具有很强的霉菌代谢产物。在饲料原料的播种、生长、成熟、收割及干燥的过程中都会有霉菌在其中生长、繁殖和产生毒素。

脱霉剂发展史悠久,尚无最有效者

世界上每年大约有25%的谷物遭受各种霉菌污染,因污染程度不同,不同地区差距很大,中国是霉菌毒素的重灾区。中国动保协会调查统计,在养殖过程中,经常遇到育肥猪生长速度缓慢、母猪假发情、哺乳仔猪拉稀等问题。

霉菌毒素对猪的危害

猪是对霉菌毒素最敏感的牲畜。黄曲霉毒素会抑制免疫系统,表现采食量下降、生长缓慢、肠道及肾脏出血、引起肝病,胎儿流产、畸形、坏死等繁殖问题。

玉米赤霉烯酮具有类雌激素样作用,造成母猪假发情和假孕。具体表现为母猪阴部不正常的红肿样的假发情、不发情、不孕、卵巢退化,肥猪生长缓慢,仔猪脱肛、八字腿,新生仔猪出生重和数量偏小、新生母猪因不红肿等。

解决霉菌毒素危害的方法

霉菌毒素的预防是首位。联合国粮农组织于1995年建议将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系统应用于霉菌毒素管理,通过加强作物生长、成熟、收获和贮存等各个环节的控制来最大限度的减少食品和饲料中的霉菌毒素。

脱霉剂发展史悠久,尚无最有效者

另一方面,饲料在加工和贮存过程中不可避免霉变,可以通过一些措施来减少霉变:严格控制饲料原料和成品料的含水量。使用优质防霉剂。

脱霉剂发展史悠久,尚无最有效者

霉菌毒素降解的研究进展

霉菌毒素的降解工作一直被不断研究和进步。简单来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上世纪50年代,传统物理化学法;第二阶段:上世纪90年代,吸附剂吸附法;第三阶段:本世纪初,微生物发酵处理法;第四阶段:本世纪近10年,纯化降解酶降解法。

结论

目前,国内外采取的预防和去除饲料中霉菌毒素污染的措施主要有:利用合理耕作、灌溉和施肥,降低病虫害、干旱等应激问题,健壮植株,提升植物自身体抗力,有效抵抗霉菌等维生素的定殖和繁殖;在农作物收获贮藏的过程中,降低其含水量,减少霉菌的产生;利用碱炼法、活性白陶土和凹凸棒黏土或高岭土等吸附法、紫外光照法、山苍子油熏蒸法等化学、物理学方法去除污染的霉菌毒素。

未来,霉菌毒素的降解工作,还需要更多人的努力和贡献。其实,与其降解和清除,不如从源头控制,培育抗性农作物,注重农作物的管理,注重饲料及原料的储存和使用,达到不用或者少用降解剂就可以避免霉菌毒素危害的目的,保证畜禽养殖增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1589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