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养殖

猪场育种提升养殖效益,健全体系势在必行

猪场育种对养殖效益的影响

现代养猪生产中,在影响猪场经济效益的种、料、舍、病、管五大要素中,种猪基因的占比达到了30%40%。因此,建立健全猪育种体系,可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和养殖效益。

猪场育种提升养殖效益,健全体系势在必行
猪场育种提升养殖效益,健全体系势在必行

中国猪育种的发展历程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猪肉消费国和生产国,养猪历史悠久,其育种发展也经历了几个阶段。

二十世纪以前,我国主要以地方猪自繁自养为主,猪育种也以适应当地环境、文化审美与消费需求为主,因此形成了很多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种资源,如东北民猪、金华猪、太湖猪等。

二十世纪初到建国以前,我国开始逐步引入外国猪种,进行畜种改良。建国以后到改革开放以前,由于生活水平低,肉消费量低和缺乏油脂,我国生猪生产形式以引进的脂肪型和兼用型品种与地方猪进行二元杂交,因此商品猪的脂肪含量比较高。

改革开放后,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瘦肉型猪越来越受欢迎。

外三元育种体系的优势与挑战

1980—1982年间,我国引进了丹麦长白、英国大白、美国杜洛克等世界著名瘦肉型猪种,开始瘦肉型猪育种工作和杂交生产。其后,外三元猪因瘦肉率高、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等优点,成为我国商品猪养殖品种首选,外三元育种体系也逐渐成为我国主流育种体系。

简单来讲,外三元育种体系就是使用三个品种的纯种猪进行两代次的杂交,得到三元杂交的商品猪扩繁体系,其中所用到的三个纯种分别是大白猪、长白猪、杜洛克猪。

外三元育种体系不仅给行业带来了高效的二元母猪和瘦肉率高的外三元商品猪,同时也深刻影响着行业的商业模式。

建立自有育种体系的意义

每一批外三元猪的生产都需要通过杂交进行,但用于生产外三元猪的二元母猪在生产6-7胎之后将会被淘汰。

猪场育种提升养殖效益,健全体系势在必行
猪场育种提升养殖效益,健全体系势在必行

自繁自养的猪场内必须要保留相当数量的曾祖代、祖代或父母代猪群,因此每年在引种换群上的投入比较大。

与此同时,外三元育种体系下的扩繁周期也非常长。若从二元母猪补栏,扩产周期为22个月;若从祖代猪补栏,扩产周期则长达34个月,几乎跨过了大半个猪周期。

纯种猪引进的重要性

育种并不限于大企业和大猪场,自繁自养的养殖场/户也应做好选育扩繁工作。

当猪场定期更新母猪群时,与其引进二元母猪,不如引进纯种猪建立起自有育种体系。

在这样的体系下,猪场自行繁育二元母猪,既能降低生产成本,又可减少外部引种带来的疫病风险。

天兆猪业助力养殖户建立育种体系

十多年来,天兆猪业以引进的加系、法系核心群为基础,建立起科学的繁育体系,并对种猪持续进行选育改良,不断提升种猪性能,持续为行业提供优质纯种猪,帮助众多客户降低养殖成本,提升养殖效益。

对自繁自养的养殖场/户而言,建立起自有育种体系,实现母猪自由,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自繁自养,同时也更利于养猪事业的长期发展,以及减少猪周期带来的风险和损失。

猪场育种提升养殖效益,健全体系势在必行
猪场育种提升养殖效益,健全体系势在必行

在未来的养殖过程中,我们相信,只要养殖户们不断优化育种体系,提高养殖效益,同时注重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就一定能够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欢迎用实际体验验证观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1587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