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黄金:科学饲养
一、猪的行为与形态:观察的艺术
猪的生存条件好坏 表现在猪的行为上,最终累积反应在猪的形体上。观察猪群,宜从动态到静态,从大处向小处看,再从小处向大处看,在大处看问题,在细节找根源。
二、饲养管理的细致入微
饲养管理者应利用添加饲料、清粪等机会仔细观察猪只,如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提高疾病的治愈率。猪场员工要及时向兽医或技术员汇报。
猪场技术员和兽医每日至少巡视猪群2-3遍,“平时看精神,喂饲看食欲,清扫看粪便”,并经常与饲养员交流沟通,互通猪群相关信息,以掌握猪群动态。
三、观察猪群的关键信息
1. 卧姿和睡姿
健康猪群在保暖恰当的条件下睡觉多侧卧、四肢多伸展,头侧着地,呼吸多为胸腹式呼吸,呼吸均匀深长。病猪则垂头委顿,蜷卧呻吟或离群独卧于粪尿中。
2. 体表被毛、耳朵、鼻吻、眼睛、肛门
健康的猪,皮肤光滑圆润,肌肉丰满。如猪皮粗硬而且缺乏弹性,有肿胀、溃疡、红斑、烂斑、黄染等则是有病的表现。
猪耳朵颜色、鼻子湿润或干燥、眼睛干净明亮有神、肛门洁净或粘有粪便,这些细节都是判断猪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
3. 粪便、尿液
健康猪粪便柔软湿润,呈圆锥状,没有特殊气味。粪便干燥、硬固、量少,多为热性病;粪便稀薄如水或呈稀泥状,排粪次数明显增多,或大便失禁,多为肠炎,肠道寄生虫感染。
4. 体温
猪的正常体温为38℃~39.5℃。不同年龄的猪体温略有差别,如刚初生的猪体温为39.0℃,哺乳仔猪39.3℃,中猪39.0℃,肥猪38.8℃,妊娠母猪38.7℃,公猪38.4℃。一般傍晚猪的正常体温比上午猪的正常体温高0.5℃。
5. 采食量
如果采食量下降,要从生理因素、环境因素、日粮因素、病理因素多方面考虑,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措施。
四、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在科学饲养的过程中,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合理规划饲料来源、优化养殖环境、减少药物使用等措施,既提高了经济效益,又保障了环境健康。
据《中国畜牧兽医》杂志报道,采用生态养殖模式,可以减少30%以上的饲料消耗和50%以上的药物使用,同时降低50%以上的环境污染。
五、解决方案:实现双赢的途径
为了实现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双赢,以下是一些实用的解决方案:
- 优化饲料配方,提高饲料利用率。
- 采用生物发酵技术,减少粪便处理压力。
- 推广可再生能源,降低能源消耗。
- 建立完善的疫病监测体系,减少药物使用。
六、与预测
随着科学饲养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在未来,养猪业将实现更高水平的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我们预测,到2025年,我国养猪业将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效益的双重提升。
欢迎您用实际体验验证我们的观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