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疥癣、痘、皮炎、湿疹、圆环难题
一、原因分析
猪皮肤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主要包括圈舍卫生、饲料营养、昆虫蚊蝇、化学药品刺激以及慢性消化道疾病等。
1. 圈舍卫生条件差、湿热熏蒸、皮肤不清洁、通风不好、饲养密度大等。
2. 饲料单一、营养缺乏,特别是维生素、矿物质缺乏和缺锌等。
3. 昆虫蚊蝇增多,化学药品刺激以及慢性消化道疾病,新陈代谢紊乱,内分泌失调等也可引起该病发生。
二、鉴别诊断
1. 猪疥癣
猪疥癣由疥癣虫寄生引起,对仔猪危害严重,常成为僵猪。治疗:用精制敌百虫配成0.5%的水溶液,先擦患部或喷洒猪体,5天后再治一次。饲料中添加阿苯达唑阿维菌素粉可预防。
2. 猪痘
猪痘多见于4~6周仔猪及断奶仔猪,四季均发,但多见于春末、秋初季节。治疗目的在于防止细菌继发感染。控制猪痘的最佳方法,就是加强卫生管理及清除一切外寄生虫。
3. 渗出性皮炎
由葡萄球菌感染引起,多见于5~6日龄哺乳仔猪。治疗:肌注青霉素,用0.1%高锰酸钾水浸泡发病仔猪身体1-2分钟,头部用药棉沾高锰酸钾水清洗病灶,然后擦干、凉干涂上龙胆紫。
4. 湿疹
长期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造成的,夏秋季节发病较重。治疗:急性可给病猪静脉注射氯化钙或葡萄糖酸钙10~20mL。
5. 圆环病毒
又称皮炎肾病综合征,主要侵害猪皮肤和肾脏,发病率高,病程长。治疗:建议做好春季驱虫工作,场内注意清理杂草驱除蚊蝇,保持猪舍清洁卫生和地面干燥。
三、综合防控
建议做好春季驱虫工作,场内注意清理杂草驱除蚊蝇,保持猪舍清洁卫生和地面干燥。杜绝使用发霉饲料,减少应激的发生,使用提升免疫力的药物,发病猪只应配合使用阿莫西林等抗生素减少继发感染。
根据我国农业农村部数据,猪皮肤病发病率逐年上升,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经济损失。通过上述措施,有望降低猪皮肤病发病率,提高养殖效益。
本篇文章提出的猪皮肤病治疗与预防策略,旨在帮助养殖户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养殖效益,同时关注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欢迎用实际体验验证观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