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瘟常态猪场生物安全:严控入场、强化消毒、隔离监测
作者:茶海韵士•更新时间:5月前•阅读42
引种控制
引种是猪场品种改良的重要手段,但频繁引种会增加疫病引入的风险。猪场应减少引种次数,确需引种时,需了解目标场情况及引种相关知识。
引种单位需具备畜牧部门颁发的《种猪生产许可证》,并查验其抗体水平报告。规模化猪场应选择体重相近、抗体水平一致的种猪,并在隔离场进行观察和记录,每周消毒5-7次。
人员控制
人员进出是猪场疫病防控的重要环节。猪场应严格控制外来人员参观,减少职工休假外出次数,并对所有进场人员进行48小时隔离和消毒。
车辆控制
车辆是猪场疫病传播的重要途径。猪场应设立专门的装猪台,对拉猪车进行严格消毒,并限制饲料车、原料车等车辆进入生产区。
原料控制
猪场原料的收购和采购至关重要。猪场应制定严格的原料标准,确保原料质量,防止霉变和水分超标。
工具物品控制
猪场工具物品不得借出或借给其他猪场。外部物品购入需严格消毒,内部物品和工具应严格限制混用。
药品疫苗控制
猪场管理者应选择优质的兽药和疫苗,并做好疫病监测,尽量通过饲养管理提高猪群自身抵抗力,减少药物疫苗的使用。
鸟鼠害蚊蝇控制
鸟类、蚊蝇、鼠害是猪场疫病传播的重要途径。猪场应采取物理、化学、生物方法控制蚊蝇,并采取投毒饵、防护网等措施控制鸟类和老鼠。
自然风和水源控制
猪场外围应种植防护树林,减少风速,并设立消毒隔离带,减少病原体随风进入猪场的几率。猪场水源应使用深井水,并定期消毒供水塔和饮水管线。
化验室检测
有条件的猪场应建立自己的非瘟检测实验室,做到随时随地检测,必要时可采集样品送专业检测机构检测。
猪场生物安全防控是猪场生存、发展的关键。通过全面、科学的防控措施,猪场可以降低疫病风险,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欢迎您用实际体验验证我们的观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