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养殖

肉鸡腺胃炎解析:探究病因与防控策略

欧朝顺

肉鸡腺胃炎解析:探究病因与防控策略

各位养殖户们,你们是不是也遇到了这样的烦恼:肉鸡采食量降低、消化不良、生长缓慢,剖检病变为腺胃肿胀、溃疡,肌胃角质层糜烂,脾脏、胸腺、法氏囊萎缩?这可不是小事,这可是我们俗称的“肉仔鸡传染性腺、肌胃炎”啊!发病早,易反复,前期症状不明显,后期因内脏多个器官衰竭而死亡,真是让人头疼。今天,就让我来给大家详细解析一下这个疾病,一起探讨一下防控策略吧。

根据大量资料及案例分析,我们认为本病的病原为“病毒+真菌”,按照混感病因及对症治疗时,治愈率可在85%以上。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个疾病的病原和解决方案。

一、病原

农业部青岛动检所杜元钊、吴延功等同志通过研究,在肉仔鸡腺胃、肌胃炎的病例中分离到病毒主要是鸡的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毒、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腺病毒。但是通过病毒回归实验,只有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毒复制出了与临诊症状完全相同的疾病。IBV水平传播能力强,分离IBV可能来源于疫苗。所以我们认为“鸡传染的性腺胃炎”主要病原是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毒,但冠状病毒、呼肠孤病毒在该病的发病中起到了协同作用。

二、真菌可造成消化道感染

主要是烟曲霉菌、黄曲霉菌、镰刀霉菌繁殖及产生的毒素;白色念珠菌感染。霉菌毒素:镰刀霉菌产生的T2毒素是一种腐蚀性刺激物,它可造成腺胃、肌胃黏膜和羽毛上皮的坏死;桔霉素基本上是一种肾毒素,它能使肌胃出现裂痕;卵孢毒素、圆弧酸也能使腺胃、肌胃相连接的峡部环状面变大、坏死,黏膜覆盖假膜性渗出物,肌胃黏膜坏死。白色念珠菌是禽类上消化道的一种真菌感染,其特征是上消化道黏膜出现白色假膜和溃疡,严重者,腺胃黏膜和肌胃内有白色干酪样坏死物。

肉鸡腺胃炎解析:探究病因与防控策略

1. 解剖病变

胃肠道。腺胃分泌胃酸和胃蛋白酶,如果受损,胃酸的分泌和胃蛋白酶的分泌量就会减少。胃酸分泌少使蛋白酶的活性降低、菌群失调。所以,腺胃受损的鸡可以表现为消化不良、过料,对其它疾病易感。肌胃病变后食物消化不良,影响营养物质在肠道的吸收,因此,鸡群会表现为吸收障碍。临诊表现为:打蔫、白爪、脸发白、精神不好、生长缓慢。

脾脏、胸腺、法氏囊。三者均为鸡的免疫器官。因此,患腺胃炎的鸡极易发生其他病毒性疾病,对疫苗的免疫应答能力降低,造成免疫失败,对大肠杆菌等病原体易感,这也是发病后期病鸡表现为“三炎”的原因。

目前腺胃炎的发生有两个明显的高发阶段,一是新城疫的首免后8-9日龄,出现典型的细条状粪便,大群采食较少,生长不均;二是换二号料后,鸡群高度厌食,刨出颗粒较大的饲料,并异常兴奋。由于病程较长,很容易.继发细菌性疾病,导致死亡率更高。如果没有继发病,经过1-2疗程的调理后采食量能够恢复,鸡群能基本恢复正常,但鸡群仍然发育迟缓,不能达到正常体重。

2. 解决方案

抗病毒。可使用中药提取植物多糖、核糖核酸等,常规抗病毒西药对本病效果一般。

肉鸡腺胃炎解析:探究病因与防控策略

抗真菌、厌氧菌。料中拌入制霉菌素消灭霉菌;百安明吸附毒素;甲硝唑等杀灭厌氧菌感染。

保护胃肠道。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在胃黏膜面形成保护膜;胃肠粘膜修复剂,缓解症状加速愈合,补充营养。

帮助消化。在发病初期,腺胃没有糜烂,肌胃没有溃疡时,不建议使用含有西米替丁等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可以使用消食健胃散,柠檬酸、乳酶生等帮助消化就可以。当发现采食下降严重,腺胃溃疡,肌胃糜烂时,则必须使用。

投服抗生素以防继发感染,且防止反复,用足疗程5天以上。

各位养殖户们,了解了这些,你们是不是对肉鸡腺胃炎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呢?希望我的分享能对你们有所帮助,让我们一起努力,为肉鸡养殖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1386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