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数据化养殖,量化生产效率与日常指标
喂鸡喂鸭,咱们这行当,可真是得讲究点门道。饲料价波动、蛋价起起伏伏,再加上外头资本的大手一挥,咱养殖户的收益啊,就像过山车,忽高忽低,让人心里没底。那咋办?得自己硬气起来,把基础打牢,把养殖成绩提上去,这样才能在风云变幻的市场中稳稳当当,赚个盆满钵满。这不,数据化管理就成了一把利器,它能帮咱们量化生产,指导管理,提升成绩。 说起这数据化管理,咱们得提提伊莎公司那会儿的“100、500计划”。那可是个响当当的目标——100周产500枚蛋。现在咱们国内的养殖户,能达到这个水平的还不多。咱们就以此为标杆,通过数据管理,严格控制关键点,让小鸡从孵化到长大,内脏器官发育得棒棒的,体成熟和性成熟同步,蛋鸡适时开产,高峰期产蛋快、产蛋率高、持续时间长,后期蛋壳质量好、死淘率低,实现稳产高产,提升养殖收益。
鸡群生产性能指标
生长与发育指标
鸡群周体重:100只鸡的平均体重
鸡群均匀度%:/所有称重鸡只数
周增重:本周末鸡只平均体重-上周末平均体重
饲料转换率:/增重平均数
成活指标
每日死淘率:每日死鸡总数/当天母鸡存栏数
周死淘率:每周死鸡总数/本周初母鸡存栏数
累计死淘率:死鸡总数/入舍鸡只数
产蛋指标
饲养日产蛋率:一天总产蛋数/当天母鸡存栏数
入舍母鸡产蛋率:一天总产蛋数/入舍鸡只数
入舍母鸡周产蛋均数:入舍母鸡周产蛋率*周平均蛋重克数/1000
累计入舍鸡产蛋总重:入舍母鸡周产蛋总重之和
产蛋效率指标
饲料转换率:期间饲料消耗量/期间产蛋总重
饲料利用率:期间产蛋总重/期间饲料消耗量
1、育雏期
量化指标:体重、胫长、均匀度、成活率
育雏期特点:
a、雏鸡体温较低、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b、生长迅速、代谢旺盛;c、采食量少、消化机能发育不健全;d、抵抗力弱、敏感性强;e、应激较多,如免疫应激、断喙等。
针对措施:
a、均衡营养,使用专用育雏料,营养高效、均衡、易于消化吸收、抗营养因子低。
b、关注饲养密度
饲养管理:温湿度;光照;通风。
2、育成期:
量化指标:体重、胫长、均匀度、成活率
目标:体成熟和性成熟同步,蛋鸡适时开产。开产前要求体重超标5-10%,胫长达标、均匀度85%以上,成活率98%以上。
胫长发育的重要性:胫长不达标表明耻骨发育不好,蛋鸡产道变窄,产蛋时腹内压增加,容易脱肛;骨骼发育不好机体钙储备就少,蛋壳形成时容易造成钙不足,影响蛋壳质量。
体重和胫长不达标如何调整?
a、胫长达标、体重超标,适当限饲或提前更换成育成期饲料。
b、胫长达标、体重不达标,继续使用育雏料或提高饲料能量水平。
c、胫长不达标、体重超标,继续饲喂育雏料并降低能量水平,增加维生素。
d、胫长、体重都不达标,继续饲喂育雏料至胫长、体重达标,但最迟向后推迟2周。
3、产蛋期
量化指标:产蛋率、高峰蛋率、高峰维持时间、产蛋数、平均蛋重、产蛋重、料蛋比
关注点:
1、细分饲喂阶段,根据产蛋率的变化改变饲料配方,在满足生产需要的同时,实现效益最大化,如可划分为开始产蛋-蛋率低于高峰2%,低于高峰2%-蛋率92%,蛋率91%-88%,蛋率87-83%,低于83%,几个阶段,不同阶段不同饲喂方案,精准营养、高效养殖。
2、夜间饲喂可促进开产初期鸡群采食及生长,可加快产蛋率上升、增加蛋重,并可改善产蛋末期蛋壳质量。夜间饲喂技术:在鸡群5%产蛋时开始或炎热季节采食量偏低时,晚上关灯3H再开灯1.5-2H让鸡采食,夜间开灯不干扰正常光照时间。
3、研究表明,蛋壳快速沉积期饲喂,钙被吸收后经血液科直接运送到蛋壳腺沉积至蛋壳中,因此,关灯前饲喂和夜间饲喂具有实际生产意义。
4、延长产蛋期和末期高产蛋量意味着高强度肝脏代谢,易引起脂肪肝和肝破裂,因此蛋鸡保肝护胆非常重要。可采用如添加油脂、饲喂胆碱、添加维生素B12/维生素E和叶酸、添加蛋氨酸/甜菜碱、加大纤维素水平、使用脱霉剂等措施。
5、产蛋期间体重还有增长,以保证足够的体储备。
6、实际生产过程中根据生产性能调整营养方案,推荐一个蛋形指数小工具,供参考。
蛋形指数:
指鸡蛋的短轴跟长轴的比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鸡群整体胖瘦情况。蛋形指数在0.72-0.76之间,品种之间稍有差别,小于0.72比例大的鸡群整体偏胖,大于0.76所占比例大的鸡群整体偏瘦;发育良好的的蛋形指数在0.72-0.76之间的比例不低于60%。
小结:
蛋鸡饲养是个长期过程,如何实现稳产高产,如何在波谲诡异的市场变动中赢得生存,求得发展,提升自身养殖水平是养殖朋友必练的基本功,而将养殖数据化,将生产指标量化,可帮助我们明确管理关键点,及时发现不足并进行调整,明晰自身定位,切实帮助我们提升自身能力,助力高效养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