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蛋鸡富含丰富蛋白质、钙质和维生素
作者:畜产达人•更新时间:2月前•阅读5
一、产蛋鸡育成期的营养特点
产蛋鸡在育雏、育成期阶段,可谓是像小树苗一样快速成长。从2周龄开始,体重就能翻倍,6周龄时更是增长到出壳时的10倍,8周龄时更是达到了惊人的15倍。而且,前期长得特别快,后来随着日龄的增长,生长速度也逐渐放缓。这时候的小鸡,代谢能力旺盛,心跳得快,即使是安静的时候,单位体重的耗氧量和二氧化碳排出量也比家畜高出一倍以上。羽毛生长得也快,但小雏鸡的消化系统发育还不完全,消化酶分泌少,胃容积小,肌胃的研磨能力差,消化力自然就弱。
所以,蛋鸡育雏期和育成期的营养状况,对产蛋鸡的性成熟、产蛋期的产蛋率、蛋重和经济效益,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1、幼雏期
这个阶段的蛋鸡生长发育非常迅速,但消化系统发育不健全,采食量低,消化能力弱。所以,这个阶段应该饲喂高营养、易消化、粗纤维含量低的日粮。
2、中雏期、大雏期
中雏期鸡生长迅速,发育旺盛,各个器官发育已健全,对外界适应能力已增强,采食量也增多。这时候骨骼、肌肉的生长速度加快,所以应该喂给能增强骨骼、肌肉、内脏发育的饲料,为延长成年鸡的产蛋时间和提高产蛋率打下良好基础。
大雏阶段,采食量增加,生长速度减慢,体内脂肪沉积也逐渐积累,生殖系统的发育也逐渐成熟。在产蛋前期,母鸡体重增加400~500g,骨骼增毛重15~20g,其中4~5g为钙的沉积。大约从16周龄起,小母鸡逐渐进入性成熟阶段,此时成熟卵泡不断释放雌激素,雌激素和雄激素的相互作用诱发了髓骨在骨腔中的形成。尤其在开产前的14天里,大量钙沉积到长骨中。因此,钙的摄入量需要增加,要注意钙的供给。
髓骨占性成熟小母鸡全部骨重的72%。髓骨的生理功能是作为一种容易抽调的钙源,供母鸡产蛋时利用。蛋壳形成时约有25%的钙来自髓骨,其余的75%由日粮提供。这个阶段的日粮养分含量应该降低,日粮蛋白质含量应随体重增加而减少,但应保证氨基酸的供给和平衡,特别注意钙的供给,应控制采食量,控制生长,抑制性成熟,防止脂肪积累,使育成鸡具有良好体况并保持鸡群体重均匀。
如果喂给高蛋白质高能量日粮,会使产蛋鸡性成熟提前,脂肪积累太多,体重过大,产蛋量低,蛋小,并影响终生的产蛋量,从而损害蛋鸡的经济效益。为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通常蛋鸡育成期采用限制饲喂法。而限饲的程度取决于鸡的品种和季节,一般限制在自由采食量的70%~80%;也可采用限质饲喂法,即对育成期所需的某一种必需营养素,如蛋白质、氨基酸、能量、维生素或矿物质进行限制。
一般认为,育成期采用限制饲养,使鸡的体重降低7%~11%,饲料消耗降低16%~18%,而对死亡率和产蛋性能无不良影响。
二、产蛋期的营养特点
1、产蛋期能量的营养特点
产蛋期蛋鸡的日粮能量水平取决于母鸡体重、产蛋变化、环境温度等因素。研究表明,环境温度对鸡的能量需求影响很大,如白来航母鸡的每日能量需求量,当气温高于29℃时,每千克饲料的能量需要量约为1130kJ,而在结冰天气中的未绝热鸡舍内则高达1590kJ。但对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的绝对需求量几乎无影响。
一般将母鸡的整个产蛋周期分为3个阶段,即产蛋初期、高峰期和产蛋后期,不同时期供给不同营养水平的日粮。
鸡具有根据自身对能量的需求而调节采食量的能力。碳水化合物、脂肪等养分是提供能量的主要物质。在高温环境下,在饲料中添加油脂可使产蛋量增加,温度越高效果越明显,而且产蛋率也有所增高。添加油脂可提高蛋重和产蛋率的原因有:
①添加的油脂与饲料中的脂肪协同作用,提高了脂肪的吸收率;
②碳水化合物的热量由油脂代替,由于添加脂肪可产生被称为“脂肪额外热效应”的有效作用,使日粮的代谢能增加;
③基础日粮中的非脂质成分的利用率提高了;
④油脂热能损失少,代谢能向净能转化的效率增高;
⑤饲料密度加大;
⑥当鸡只处于高温环境或疾病等应激状态下时,采食量不能满足体内能量需求,添加油脂则可增加代谢能的摄入量;
⑦饲料中的必需脂肪酸含量增加。
研究表明,当在产蛋鸡日粮中用脂肪代替等能的碳水化合物时,产蛋鸡的生产性能得到改善。
2、产蛋期的蛋白质营养特点
产蛋鸡日粮中蛋白质的利用效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日粮中氨基酸的组成。日粮的氨基酸构成愈接近产蛋鸡的需要量,日粮蛋白质的利用率就愈高。蛋氨酸和赖氨酸是产蛋鸡的必需氨基酸。
来说,产蛋鸡的营养管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科学搭配饲料,保证鸡的健康和高效产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享受到美味可口的鸡蛋,同时也为养殖户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